11月24日,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250种明清珍贵古籍已经得到“抢救性”修复。据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负责人黄利人介绍,这项为期三年的古籍“抢救性”工程,由市文物局拨款60万元,从2004年开始进行,到现在已经基本完成,尚余部分古籍等待资金修复。
“因为历史上曾经历过水火等天灾以及搬迁动荡,这些珍贵古籍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有的纸片已经开始掉渣儿,有的书页已经散了,再不进行修复,就会毁掉了。”黄利人说,这些珍贵明清古籍多数是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包括明兰格抄本《文苑英华》、明嘉靖《李端集》、明汲古阁本《酉阳杂俎续集》、《影印金本刘知远诸宫词》等。黄利人说,因为资金有限,这250种图书是从图书资料中心所藏的16万余册古籍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目前所做的“抢救性”修复离全面保护还有一定距离,只是对残损严重并且特别珍贵的书籍进行修补、整理和修复。而古籍防虫蛀和风化所需的樟木盒套、函套等,目前还缺乏资金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