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本报自1995年起一直跟踪报道的轮椅上的脑瘫男孩钟鸣,在母亲钱丽芳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大学,在这里他将迎来人生中的一个新挑战——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25年前,因为出生时遭遇医疗事故,小钟鸣患上了“脑性瘫痪”,医生当时宣判他“只能躺着过一生”。 如今他不仅能借助“助行器”行走,还用仅有的一根“听话”手指,拿起画笔,成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的硕士研究生。
25年来,是母亲风里来雨里去,推着他从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读到硕士生,今天又将他推到博士生入学考试的考场外。
陪读二十载
上午的考试8时30分开始,钟鸣家租的房子离上大不过25分钟的路程,可是钱丽芳早晨6时就起床了,特地为儿子下了碗馄饨。
她还惦记着楼道里会不会停着车,生怕影响她扶腿脚不便的儿子下楼。“我们出趟门很难,尤其是下雨天。”昨天,记者采访到钟鸣母亲的时候,她就在为这个事操着心。
从小,钟鸣就是妈妈抱着上下楼的。直到15岁那年,体重不过50公斤的钱丽芳实在抱不起这个“大家伙”,只好“逼”着儿子练走路,愣是让一双“剪刀脚”学会了挪步。
咬牙也要读
现在,母子俩仅靠钱丽芳每个月1000元的退休金生活,虽然钟鸣的学习基本没花家里的钱,但因为要支付房租,他们的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钱丽芳每天都要想办法把买菜和水果的开销控制在10元之内。
有人曾劝钱丽芳,儿子读到硕士已经很不错了,再读博士,毕业的时候,你都快60岁了。可她斩钉截铁地说:“既然他有能力读书,我当然支持他考博。已经熬了这么多年,还有4年,咬咬牙怎么都得挺过来。”
说起回报,钱丽芳觉得,钟鸣的一步步成长,就是最大的回报。
“我们家会好起来”
也许是因为当初求学的不易,母子俩对于任何学习机会都非常珍惜。
钟鸣说,从他考进大学的时候起,他就有个梦想,想读研再读博。“机会在你身边的时候,要去尝试一下。我越学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现在有学习机会当然要把握。”对于有人提议他先求职再深造的建议,他表示,还是先把书读好。
钱丽芳坦言,现在残疾人找工作很难,有能力拿到高学历,将来找工作会更容易些。“到时候钟鸣有了工作,我们家就会好起来。”
好日子不远了。
本报记者 钱滢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