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十五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作为全球最大封装测试厂,台湾日月光半导体昨天证实将被外资全额收购。消息传出,岛内《工商时报》、《经济日报》等媒体今天纷纷发表评论,联系近期岛内公司的重大资产变动案,指出当局僵化的大陆投资政策面临挑战。
据悉,日月光半导体二十四日宣布,收到由外资凯雷集团组成的投资团队提交的收购意向书,凯雷投资集团将以每股新台币三十九元,以现金收购日月光百分之百股权,涉及金额高达一千七百九十一亿元,创下台湾收购案最大金额。
对此,《工商时报》说,连续二天,绿点及日月光等知名的台湾企业,宣布将被收购下市,台湾集中市场市值立刻少了二千亿,相当于百分之二点四,让当局相关机关冷汗直流。而近期频传的“外资”加“减资”,台湾企业主或是放弃经营、把权利让予外资,或是宣布停止转投资、不再扩张规模,对台湾资本市场投下一张又一张的否决票,等于直接挑战着当局的大陆政策。
该报说,若加计绿点、日月光,今年以来有高达八家公司,因为被外资公开收购,未来将下市、柜,及撤出兴柜、停止公开发行,多数是优质、各产业的佼佼者。比起去年仅有一家来看,数量暴增。
该报表示,今年以来减资的绩优公司更是不在少数,从最早发难的传统产业晶华饭店、旺旺,再到科技业旺诠、消费性IC设计龙头凌阳,再到EMS大厂光宝科。表面上,企业把用不到的钱退还给小股东似乎很负责任,但这股潮流背后却突显台湾资本市场内资金失去效率;尤其是限制投资大陆不能超过净值百分之四十的政策,等同于是要求厂商一定得用高成本来生产,产品缺少竞争力自不在话下,企业主当然不敢扩张投资。
《经济日报》指出,凯雷有意收购日月光百分之百股权,当局对业者赴大陆投资的规范,不再适用在日月光的身上。日月光藉这步棋,为登陆设厂解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这种收购模式形成风潮,恐怕越来越多的台湾上市柜公司,要成为外资企业了。
该报说,一旦这股风气散布开来,所有台资企业都转成外资色彩,对于原本以“根留台湾”为出发点的立法者来说,这样的“美意”,反倒成为扼杀本地业者、增加外资扩张版图势力的推手。
《联合报》分析文章说,继竹商银被外资百分百收购后,最让台湾人为傲的电子业近期也成为外商收购标的,全球最大封测厂日月光将卖给外资私募基金。为何越来越多的企业主甘愿放弃毕生心血,双手一摊将全部股权卖给外资?
文章认为,说穿了,台湾企业其实想藉此突破当局对台湾企业限制大陆投资的紧箍咒。
文章指出,自从宣布对大陆“戒急用忍”,整整十年当局对企业投资大陆处处设限,甚至祭出查税、罚锾、司法搜查等手段,早已成为牵绊企业扩张的障碍。当局长期的紧箍咒目前松绑迹象仍不明确,让许多老板不得不找出变通方法。
文章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转往海外上市、台股新挂牌家数急冻,或如旺旺集团干脆将发迹的母公司变成国外控股的子公司,都是面对当局意识形态干预的不得不然作法。而外资圈已提出“台湾折价”的说法,台股本益比迟迟无法提高,让外资收购成本大为降低。
文章说,台湾企业主向来敢吃苦、肯打拚,为了一张订单,可以不辞千里,成就台湾“电子王国”;现在每天待在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大陆旁,却苦无出路。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