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近日公布最新的《中国经济季报》,并提出“中国公积金贷款效率不高”的观点,“中国公积金仅为富人所用”的讨论也日益升级。对此,沪上知名的公积金制度研究专家丛诚副研究员介绍,世界银行仅从贷款角度评估公积金使用效率,忽略了通过提取方式实现的公积金的利用情况,确有失偏颇。 “如果将提取金额计算在内,中国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应该在75%以上。”
近日,世界银行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介绍,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有6330万人缴纳住房公积金,累计金额6260亿元人民币,大约有45%的住房公积金被用来发放住房贷款,有17%的缴费者获得了公积金贷款。且目前住房公积金仅由就业者缴纳,大部分非正规就业或失业的中低收入者无法参与公积金。另外,很多低收入的成员因为承受能力的制约而无法使用公积金。由此,世界银行得出结论:中国当前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效率不高,并且覆盖面有限。
“如果仅从45%的贷款率来看,资金使用效率确实不高。但是,评估公积金制度的功效不能采取类似银行信贷利用率的金融评估指标,而应该看由于公积金制度的建立,为住房产业所形成的专项资金总规模。另外,确实还有3000多亿元的公积金是通过提取方式被购房者使用了。这样算来,公积金的使用率在75%以上。”专家表示。
尽管对使用率的看法不同,但是对于世行提出的大多数观点,专家称业内早有认同。“这和公积金制度的历史和发展阶段有关。”丛诚介绍,在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后,公积金只支持购房贷款,而无法支持建房贷款是使用率不高的历史成因之一。另外,中国各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以中高收入家庭为买房主力的现象仍然明显,导致总体来看,全国中低收入者买房普及化程度不高。
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