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最近将《咏鹅》、《春晓》、《静夜思》等流传千百年的古诗词谱曲并结集,让这些民族文化瑰宝唱进学生的音乐课。她说,当孩子们竞相唱起“老鼠爱大米”的时候,她的心里,很不安。
笔者的朋友,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家长则早已不是不安,而是着急上火。 孩子语文教材里,古文部分极少,仅有的也只是少量诗词和现代汉语版成语故事,学生们基本得不到系统的古文学习。现在孩子的作文缺乏整体感,文字也不扎实。朋友买回大量古文课外书,却苦于无处下手。学生不读“诗书”,不是才有的事。就目前国人状况而言,成人没有几个能理解古文的。当年胡适、鲁迅、刘半农、钱玄同等力顶白话文,目的是打碎旧思想的束缚,求得民族文化大解放。矫枉难免过正,但倒了洗澡水把孩子也扔了,恐非这些具备扎实古文功底的大家之初衷。
“人格教化”奠基于童年,应试教育,坏在博与杂,且不重视伦常道德及学生定力之培养,讲求速成、填鸭、量化。但教育是教“人”的工作,品格与心灵的培育,无法速成,而是需要藉由教化的力量去引导和滋养。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文经典中,有治国安邦的大道,有家庭伦理的规范,更有品德修为的原则。同时,古文经典行文起承转合之道和文字内涵之美,能够有效地带领学生建立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通途。如此,孩子长大以后,心灵的根基稳健,才智的修习有效,才不会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更不会沦为功利主义的奴隶。
今天的知识发展极为多元,读经绝非万能。要强调的是,应当肯定古文经典的效益,不能以几十年的成见剥夺青少年应有地学习权利。当然,古文中也有很多糟粕,需要毫不留情的剔除。内外兼修、固本立身的学生,才能成长为和谐健全的现代社会的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