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区曾以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居全国高新区第二位而享有声誉;最近记者来到这里,发现除了国际跨国公司和高新产业集聚外,面积已扩展到220平方公里的无锡新区商业繁华,楼盘热销,小区安谧,绿化葱茏,已成为无锡城一个祥和安康的副城区。
区域扩大了,发展的视野也更开阔。11月17日,记者到无锡新区采访,正赶上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召开富民工程推进工作会议。新区党工委周谦书记强调,从现在起,各级领导不仅要追踪招商引资的“数字”,操心财政的“盘子”,更要关注百姓的“钱袋子”。
促进充分就业,力保每个家庭
有一人以上就业
在新区地方经济贸易局,记者拿到了该局《关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反映出新区居民尽管近几年来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但工资性收入仍占总收入的68.7%,促进充分就业仍然是区镇各部门富民工程的首要抓手。
旺庄街道可谓新区促进就业的一个“标本”:这个常住人口5.3万、流动人口5.5万、有着16个社居委的街道,为促进居民就业,去年成立了就业管理中心,并同时成立了全市第一家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对向企业推荐的应聘人员和本镇被征地农民每年举办10期左右培训班,提高就业能力。还创新性地开设了由政府投资形成的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4050”大龄人员工作。制定了《关于促进征地“农转非”无业劳动力就业的优惠办法》,对本街道企业单位新录用本地“农转非”无业劳力,只要为其办理劳动社保,政府就以每人每月200元标准补贴给用工单位。目前,全街道就业率超过98%。
优化创业环境,让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带给群众殷实富裕
就业只能小康,创业才能致富。无锡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群众性创业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商机。
记者在无锡新区看到:在5-6个大型社区周边,已经形成了顾客充盈的商业街区;陪同采访的当地同志介绍:这些店大多是当地居民开办的。随着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已成为群众创业的新热点。新区要求各镇、街道把盈利性职能岗位推向市场,尽可能引导本地居民参与家政、咨询、修理、清洗、物管、养老托幼、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等社区服务创业。对有些非盈利的服务项目,可由政府买单或以补贴形式扶持群众创业。新区居民如果以自有房产开店,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经营者的,有关部门需放宽办证条件,降低收费标准;失地农民新办个体工商户,则享受城市下岗工人一样的优惠政策,工商部门实行零收费服务。新区宣传部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全区本地个体工商户个数要达到2万户左右,真正形成千家万户经商创业的氛围。发展物业,提高财产性收入,是新区大力推进的“居家物业星火计划”。“房东经济”最突出体现在放宽失地农民安置面积和购买房产条件。据介绍现在无锡新区不少拆迁户都拥有3套房产,一套自住,一套出售用于解决装修费用,一套出租用以解决生活保障。目前新区还在梳理早期拆迁安置政策的遗留问题,对确需补偿的研究采取房权换股权的形式。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福利性待遇
“城保、地保、农保、低保、医保和残疾人保障”是无锡新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城镇职工养老统筹保险的“扩面”和“提标”已成为一项硬指标。现有企业“城保”覆盖面被要求在五年内达到95%以上;新办企业必须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对征地农民,新区实行“以土地换社保”的基本政策,利用土地补偿金、安置费及政府财政补贴等,为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逐年提高保障待遇,参照“城保”形成全区统一、分组负担、长效管理、稳步提增的保障制度。
采访中,旺庄街道党工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他们从严管理好征土资金的做法。他们说,征土资金是被征地农民的保命钱,也是广大村居民关注的热点。为此,街居两级分别成立了征土资金管理小组,建立专门账户,明确专款一是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保基金,二是投入村级实业公司经济发展。这笔钱由原村民代表实行监督,定期公开,并由街道纪工委和审计办跟踪检查。
去年以来,旺庄街道每年多支出1200万元,使街道居民全部纳入保障体系范围内。对失业职工参加市自由职业社会养老保险的,政府按缴费标准补贴50%;将“农转非”保养人员标准从市规定的229元提高到320元。此外还不断完善医保体系,每年投入700余万元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合作医疗”、新区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和大病救助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今年起,不仅对本地籍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全免费”待遇,对当年考入本科、大专的新生发放5000元、3000元不等的奖学金。对老人、残疾人、育龄妇女进行全面体检,还为小区居民支付了全年的物管费。区街两级财政每年直接用于居民的支出超过6000万元,人均达到1500元。不断增加的财政支付力度和各种惠民政策,使旺庄的人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新区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实利。戴仲燕江锡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