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对于沈阳人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山东是相当一部分沈阳人的祖籍,早在上世纪20年代,山东黄县人就落户中街,开起了百货店,成为第一代成功的沈阳商人。山东高速发展的今天令沈阳人刮目相看,在全市上下开展的“解放思想、加速振兴”学教活动中,沈阳看到了与山东的差距。
放眼全国再上台阶
近几年,沈阳的发展速度很快,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环境改善了,尤其是利用外资方面,增幅连续几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然而,与山东等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相比,我们还有相当的差距。
在市外经贸局工作的韩愈春,对此认识颇深,“通过这次学教活动,我们确实感到山东速度催人奋进,沈阳人不能躺在成绩上睡觉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工业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59%%,但项目规模不大,特别是重大项目不多,来沈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研发机构还不多。同时,我市支柱产业外向度低,2005年我市机电产品出口只有13.8亿美元,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11.1%%,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出口1.3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6%%。“与山东相比,我们还需要创新招商方式,创新的关键是观念。”韩愈春对记者说,山东的开放首先是观念的开放,是站在全国的角度上找自己的坐标,然后制定方略。这种观念上的开放,给山东人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再有,就是山东人“倔强”的精神给沈阳触动很深。面对一个项目,山东人有百折不回的精神,千方百计地引进。在山东各级干部眼里,只有可行的方案,没有不可行的理由。山东人凭着这股劲头,不仅打动了投资者,同时还展示了山东人的精神面貌。“沈阳人要再加把劲,拿出当年闯关东的精神,就会像山东一样!”
一剂良药震动企业
海尔、海信、淮柴……山东知名企业数不胜数。在全市上下学山东、找差距的过程中,沈阳企业更是上了重要的一课。
史艳玲,是东药集团一名中层干部。在学教活动中,她的第一感受就是这次活动太适合东药了。她对记者说:“这次学教活动触动了每一个东药人。经过60年的发展,虽然东药积淀了深厚的企业文化,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改进的太多了,尤其是企业发展观念。”
史艳玲说,传统的思维方式常常以我为中心,即谋划发展规划目标、制定政策、结构调整及创新等方面,以“我”现实状况为中心。而今这种计划经济思维方式阻碍了企业发展。“过去,企业落实指标总有各种担心,怕完不成,怕承担不了。通过学教活动,东药人认识到必须打破这种思维框框,今后落实指标要科学,更要肯于承担责任。”
脚踏实地方致千里
“解放思想、加速振兴”学教活动开展以来,不仅是机关、企业的干部职工深有感触,在个体工商业者中间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经营儿童用品的个体从业者王有丽说,“我祖上就是山东人。十年前我不愿意回老家,今年回去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吓了我一跳。有了差距要承认,但不能没信心。咱们只要肯干,肯定会跟山东一样的。”
在三好街经营电子产品的杨军告诉记者:“山东人做生意讲究诚信。蔬菜这么寻常的商品,能在全国畅销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了诚信,才有好的市场环境,经济发展是必然的。沈阳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但我们不能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沈阳的工商业者更应该学习山东,落后了不怕,怕的是不脚踏实地去追赶。”本报记者常思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