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贪官,有自己固定的社交圈。形形色色的社交圈里,有一些使贪官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人,他们不仅是贪官之所以为贪的“成就者”,而且更是贪官走向腐败深渊的“掘墓人”。他们或鞍前马后;或投入所好;或鼎力相助;或两肋插刀,或赤膊上阵,或鬼使神差。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将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人称作“霉人”,瞧见这样的人天就黑了,一般都“敬”而远之。而贪官却特别偏爱这种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成为贪官反省与忏悔中经常出现的“关键人物”。且看下面这两起官员腐败案的“霉人”是如何“安排”贪官前程的。
第一位“霉人”是一位有着“蓝精光”雅号的包工头。原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首都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的毕玉玺曾患上“抑郁症”,是一个叫蓝义的包工头打开了他“孤寂”的心结。蓝义为了拿到工程,无孔不入地进入毕玉玺的生活圈。他见毕玉玺很爱赌,尤其喜欢玩一种叫“扎金花”的扑克牌游戏,于是投其所好,经常约了几个朋友和毕玉玺一起玩“扎金花”。“吉星高照”的毕玉玺是玩一次就赢一次,而在生意场上精明能干的蓝义在赌场上却成了“霉星”,只要碰到毕玉玺就必输无疑。蓝义前前后后总共输掉了80多万元,被赌友们封为“蓝精光”,终因单位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第二位“霉人”是一位“行侠仗义”江湖中人。原江苏省大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陆燕行,与江湖中人相互勾结,称兄道弟,一个出卖公权谋私,一个寻找靠山发财,上演了一幕“人妖共舞”的丑剧,丑剧的结尾是一位叫沈建东的“霉人”为替陆燕行“教训”正直的副局长而雇凶伤人,最终他和陆燕行都没能逃脱法律的严惩。不难看出,官场是一个小社会,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贪官最害怕被强势抛弃和孤立,迫切需要拉关系使自己处在一个相对优势的地位,他们的关系网和社交圈远远超出官场范围。往往一个政府官员,后面跟着一帮江湖混混,官员被称作“大爷”、“老板”、“头儿”,官员利用手中的特权为混混们打家劫舍开道,混混们用搏杀来的不义之财供官员享乐挥霍。就是这样的“霉人”,赴刑之路上送了贪官一程。
由此可见,官员“社交圈”不应成为监督的真空。作为领导干部既要时时刻刻警惕那些可能使权力恶性膨胀的外部条件,更要处处警醒自我,抵挡诱惑,面对“霉人”拉拢腐蚀不动心,在第一次就让居心叵测者“碰钉子”、“撞南墙”。日前中央完善官员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体现了预防腐败的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谨防“小人之交”是领导干部们守好廉洁之门的一道关口啊!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