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大学生的意见可作为市政府的议题
11月26日上午,南开大学伯苓楼。 “和谐的‘谐’字,一个言、一个皆字,是不是人人皆可言的意思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许源丰第一次在庄重、活跃的“天津市大学生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季谈会”讲了身边的例子:进大学靠贷款、平时靠奖学金维持生活的一个同学借用另一个同学的轮滑鞋,不小心小腿摔骨折了,不到一个月,在校外医院治疗已花了近2万元,给失去父亲、在农村的家庭带来极大的压力,旁边病房的一位博士生,打篮球折断腿骨,治疗已用去6万元。
“医药费为什么这么高?”许源丰和同学自发地组织了一个理论研究小组,专门研讨医疗改革,“让普通群众看得起病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她的发言让与会的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和全市高校百余名师生代表蹙紧眉头。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生唐健从专业角度谈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医患关系是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常说医生是白衣天使,现在又有人说‘医生是披着白大褂的狼。医生到底是什么?徘徊于人与兽之间吗?医生是职业人、社会人。医生与病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加强医生的执业伦理教育,医院要增加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机制,使医学的决策更加人性化,医患求得共识;政府要健全医疗纠纷的解决体制,根治‘医闹’现象。”唐健的话引来理解的掌声。
戴相龙认为,医与药不分家,弊端很多。医疗卫生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大问题,政府一定会提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围绕国家和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和热点课题的“天津市大学生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季谈会”是戴相龙去年4月倡议发起的,由天津市教委、南开大学共同主办,今天为第六次,主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戴相龙象以往一样首先作了破题解读,与大学生一起面对面讨论。
来自江苏省农村的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贾应生建议对进城的农民工“四改一建”,第一改变态度,让“农民工”成为“新市民”,不仅是称谓的改变,而是增加了农民工的社会归属感;第二改善居住,切合实际,建立外来人口居住中心;第三改革制度,解决外来人口的户籍障碍;第四改进服务,在火车站建立“新市民”服务中心;一建是建立农民工自己的维权组织,“农民工往往是我们这个城市里最苦最累的劳动者,他们得到的确是最冷漠的眼神,真正改变这些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戴相龙说,城乡关系不和谐,在我国历史上是造成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我历来认为应该把农民工作为新市民,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就业、子女受教育等问题,让他们与城市居民融合在一起,和谐相处。
季谈会上,大学生热情盎然,争先恐后针对“大国和谐的外部条件”、“区域均衡发展”、“经济发展和养老”、“和谐的劳动关系”、“金融创新推进和谐农村建设”、“建立规制的服务型地方政府”、“发展慈善事业”等发表见解。戴相龙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学者一一作出评点。
戴相龙充分肯定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意识,“有些意见实际上可以作为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与大学生的讨论启发戴相龙的思考,他表示,政府要增收节支,扶贫济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人民网天津11月26日电)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