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争耀实习生杨德山)11月26日,记者从省文物部门获悉,在我国和中亚五国联合举行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乌兹别克斯坦会议上,我省申报的汉长安城遗址等16处古迹遗址、古代建筑、文物遗存全部获得通过,将正式参与丝路联合申遗。
据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丝绸之路这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就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格外重视。当时,教科文组织曾先后组织相关专家分别对丝绸之路的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进行了考察。进入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组织过两次丝绸之路沿线专业考察,形成了较为专业的考察报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为了做好丝路申遗陕西段的工作,我省编制了《丝绸之路陕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综合报告》和《丝绸之路陕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16处文物保护单位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拟选名单。日前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的“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二次国际协调会议上,我省申报的这16处文物保护单位均获得通过。这16处遗址、古建、石刻以时代分,汉代有汉长安城遗址、汉阳陵、茂陵、张骞墓;十六国时期有草堂寺;唐代有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法门寺、大秦寺、昭陵、乾陵、大佛寺石窟、西安碑林丝路石刻群;明清时期有西安清真寺。这些文物单位中,除张骞墓外,都位于汉唐都城长安(西安)及其附近,它们都是中国汉唐两代辉煌文明和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接下来,国家和地方要共同出资,来完成陕西段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环境治理和相关保护工作。”陕西省丝路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丝绸之路中国段涉及的三省区中,陕西是重中之重,我省将以此为契机,用3至5年时间,对进入预选名单的遗址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在这方面,陕西已经做好了一部分工作,比如汉阳陵、大明宫的环境整治和文化保护。另外,关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全国会议将在12月正式召开,以推进申遗工作稳步前行,争取申遗早日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