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章杰)作为今年引进大片的两部压轴之作,《迈阿密风云》和《世贸中心》上映至今,不温不火的票房成绩远低于市场预期,每部电影在南京三大电影院工人影城、新街口国际影城、上影华纳影城的票房总和只有80万左右,全国票房也未过千万。 相反,像《墨攻》这样的国产大片,才上映4天,南京票房已经快突破50万。两部好莱坞大片在内地票房受挫,和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收获票房奇迹,越来越证明引进大片已不再是电影市场一块百试百灵的金字招牌。不再疯狂今年引进大片表现平淡
《迈阿密风云》是由科林·法瑞尔和巩俐两人主演,在上映前期进行了高调宣传,刚上映时票房不错,只是由于口碑原因,该片后劲十分不足。部分影院只好提前上映黛米·摩尔主演的《神秘群岛》来拉动票房。而今年最后一部引进大片《世贸中心》,上映半个月以来票房一直波澜不惊。工人影城的欧阳冲经理说,“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一部大片会选择《世贸中心》,这片子在北美上映时就票房惨败,再引进中国白白浪费了一个大片名额。”至于《迈阿密风云》的票房平淡,他总结是外国大片通有的毛病:无非就是俊男美女撑场面、故事老套剧本空,观众口碑平平。同时,南京多位影院经理均表示,今年下半年引进大片总体表现平淡,没有带来预期的票房丰收,引进大片不再是票房法宝。审美疲劳引进大片大多名不副实
1994年,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掀开了进口分账大片进军中国市场的序幕。据了解,大片引进的前两年,几乎每部影片的票房都在6000万元左右。1998年引进的《泰坦尼克号》更是获得了3.5亿的高票房,那一时期,引进大片成了“卖座大片”的代名词。但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引进大片“千片一面”,令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现在引进大片精品太少,连年来这些电影基本上就是明星+电脑特效+大场面+枪战打斗,当中穿插一点爱情故事。”欧阳冲说,“像《指环王》、《黑客帝国》等精品影片,也是好几年才有这么几部。但每年20部引进电影,却部部都叫‘引进大片’,四处泛滥的‘大片’也让人觉得名不副实,渐渐丧失掉不少观众。”新的希望国产片出现新类型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指出,引进大片的片种比例失调,文化视野狭窄,品位不高,致使社会和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引进大片从辉煌走向平淡,代表了观众的欣赏水准在逐步提高,“千片一面”的进口片已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不过,从《英雄》开始,到《十面埋伏》、《无极》、《夜宴》,一部又一部的“中国大片”均是“古装+明星+大场面”,在制作方式上也出现了模式化倾向。主题与题材常给人以雷同感,如果不努力开拓新的领域,很快将遭遇与引进大片同样的尴尬。“今年《疯狂的石头》在南京上映时只有3个拷贝,但票房成绩超过了180万,《鸡犬不宁》也放映效果不错,南京票房快100万了。”欧阳冲表示,“从整体来看,年底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伤城》等国产大片上映,加上《夜宴》、《宝贝计划》几部卖座国产片,今年的国产片票房铁定超过引进大片。而其中的几部中等电影诸如《疯狂的石头》、《鸡犬不宁》等还让我们影院经理看到中国电影的希望和新的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