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图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入口处的红军长征主题雕塑。新华网高航 摄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是2006年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0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伟大壮举光辉历程》大型主题展览,至今已经40多天,天天观众如潮。到11月下旬,观众总数已逾160万人次。作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一个窗口和缩影,社会各界认为,这个引起广泛关注的展览,复活了远去的长征往事和战争记忆,点燃了几代人心中的爱国激情和英雄情怀。这个金色的秋天,因此而显得格外生动,格外精彩。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传人,当代中国军人如何追溯长征精神的历史长河?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带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如果说波澜壮阔的长征传奇,又一次激起无数人心中对理想和信念的追寻,那么,胡主席高度概括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这12个字,就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就是新形势下党对人民军队的政治要求。
历史风雨中,一双双草鞋踩出的脚印渐行渐远;时代天地间,红军传人正在新长征路上阔步向前。三军将士心中,燃烧着薪火相传的精神火种;全军官兵手中,高举着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炬。
听党指挥: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一)
军事博物馆长征展厅的参观路线,酷似一个巨大“?”的湍流逆行。参观者手中的红军长征路线图,一个个红色箭头标识的进军路线,百川入海般汇入中国西北的崇山峻岭间,宛如一个飞瀑纵身的巨大“!”。这两个浓缩着万水千山、万险千难的符号,在人们心中交织,如烈焰升腾,似大河奔涌。
这是人类军事史上史无前例的远征,生死抉择的历史关头,无与伦比的艰难险阻,何其悲壮的慷慨牺牲,但一支支年轻的红色队伍,令人不可思议地奔向同一个目标胜利会师!为什么?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前无古人的战斗,进步与反动的较量,光明与黑暗的角逐,迎接太阳与重返长夜的决战。已经载入史册的答卷,令天下叹服: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成了一次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英勇进军;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而驾驭这一复杂进程的核心领导力量,是一个诞生才10多年的年轻政党——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曾这样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二)
人民军队纵横驰骋凯歌高奏,就是因为一面面军旗向着印有镰刀斧头的旗帜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从遵义会议旧址送来参展的挂钟,记录着一个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
挂钟上的时间已经凝固,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脚步却永不停歇。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思想理论旗帜、重大理论创新,始终指引着我们国家和军队前进的方向。
在每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都是党为我们点燃了照亮前进征途的明灯。
(三)
历史证明,长征的胜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胜利。红军的胜利,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胜利。
正是由于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红军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把战略退却变为向抗日前线的伟大进军;才能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红军的坚强团结。正是由于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各路红军分路突围、各自为战时,才能达成高度的战略默契;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南方游击根据地的征战,陕甘红军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游击作战,以及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才能形成一个相互策应配合的整体。创造这样的战争奇观,靠的就是红军始终坚持听党指挥不动摇!
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9月29日是个永远的纪念日。1927年的这一天,在江西一个名叫三湾的地方,毛泽东亲自创立了红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在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中,遍布全军的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和作战方针在部队的贯彻落实。
当年的这个连队转战南北,如今是济南军区某部“红一连”,每逢9月29日,党支部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纪念自己的生日。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但永远不变的是军魂,矢志不渝的是理想信念。和全军所有基层连队一样,他们牢记“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一直走到今天。去年夏秋之交,“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期间,经历了苏联解体的俄罗斯一家电视台为“红一连”制作了一期专题节目,他们在旁白中意味深长地说:“中国军队的这个基层单位非常团结、有战斗力,是因为有一个叫做‘党支部’的组织在发挥作用。”
(四)
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千万座堡垒,千万面旗帜,把军心凝聚在党旗下。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一代代官兵的自觉行动。正因为这样,张国焘投奔国民党时连一个警卫员也没能带走。正因为这样,在近年来“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的荒谬论调面前,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八一军旗鲜红依旧。
新世纪之初,西方世界评选出影响人类进程的百件大事,其中发生在中国的事件有三,红军长征胜利与火药发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共同入选。
为什么一次军事转移会影响人类进程?因为红军长征胜利,为当时占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古国建立红色政权奠定了基础,为13年后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奏响了序曲,为二十世纪的中国腾飞奇迹埋下了伏笔。在世界的目光中,在世界史学界,这是一面印有镰刀斧头标志的旗帜的胜利,在这面旗帜引领下,八一军旗浩浩荡荡、猎猎生风。 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图为大会会场。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网消息: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人民日报消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此刻,我们格外怀念那些血洒征程、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格外怀念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不朽功勋的前辈们。我们向所有参加过红军长征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贡献的先烈先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新华网消息:解放军总政治部23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服务人民——10月21日,学生们参加在宁夏同心县预旺镇“八一爱民学校”竣工典礼上举行的升国旗仪式。新华社发(赵建伟 摄)
服务人民:人民军队矢志不渝的宗旨
(五)
1935年3月16日,朱德在长征途经贵州仁怀县时,亲笔写下一条标语:“实行‘耕者有其田’!”至今墨痕犹在。70年后的今天,这片革命热土上的驻军,正在为大山深处的座座村寨修一条致富路而奔波忙碌。
从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到为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烽火长征路上“风卷红旗过大关”,战斗间隙“分田分地真忙”,这些生动画面是人民军队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历史见证。一位红军老战士说,那时的年轻人都是奔着这句话参加红军的: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红军打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从一座座“八一希望小学”在昔日的长征路上拔地而起,到万千子弟兵投入西部大开发的建设洪流,神州大地“军民团结如一人”,“敢教日月换新天”,人民军队正在谱写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新篇。一位红色旅游线路上的县委领导说,军队为老区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立了大功。
从人民军队诞生之日起,为人民服务就是不变的宗旨。在长征精神的谱系中,“服务人民”就像一条连天接地、奔腾不息的河流,流过70年峥嵘岁月,流到今天,流向未来。
(六)
让我们来看这样两组史料:其一,红军长征中平均每天都要作战,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战士献出生命,各路红军开始长征时共有20多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下5万余人。其二,红军无论走到哪里,都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很快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整个长征过程中,各地人民共为红军各部队筹集了上万吨粮食,补充了约2万人的兵员。
从这些史料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领略到“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真谛。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人民子弟兵用鲜血和生命铺就了通向胜利的路,这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史诗;为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人民群众献出了最优秀的儿女,这是“得道多助”的历史见证。
陈毅在《赣南游击词》里写下这样脍炙人口的词句:“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民心向背,是一支军队的立身之本、胜败之道。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战斗精神的不竭源泉,也是革命斗争的终极目标。
(七)
可以说,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同时也是一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长征精神,在穿越时空中传递着服务人民的火炬。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条战线上,人民子弟兵铸剑为犁,用扛枪的肩膀扛起了铁镐和钻机,奔赴戍边屯垦、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一线。他们能为人民打出一个新中国,也能和人民一起建设一个新家园。直到今天,在风雪高原筑路架桥、大江大河治水办电、战略资源勘查勘探和保护绿色生态等战线上,依然活跃着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尤其是那些人迹罕至的苦地方、远地方,都有子弟兵服务人民的身影。
1998年夏天,当百年不遇的洪水从三条大江大河袭向两岸百姓时,30余万子弟兵出现在风雨飘摇、浊浪排空的大堤上,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摧不垮的大堤。
2003年春夏之交,当一种名叫“非典”的病魔袭击神州,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恐慌时,数千名白衣战士从全军各部队赶赴北京郊区的小汤山这个特殊的前线、特殊的阵地。与此同时,从解放军总医院和各军兵种、各大单位总医院,到全军各部队的医院、卫生队的医护人员,纷纷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冲上最前沿。
洪灾震灾,火情疫情,和平年代的每一次灾难,都是人民子弟兵出征的命令。灾区的老百姓有句话说得实在而深情:解放军来了人心定。
(八)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长征胜利后的陕北,去寻找“为人民服务”的根。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第一次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演讲。这位战士名叫张思德,是一名经历过长征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平凡的岗位上。毛泽东的演讲,既是一篇悼念战士的祭文,也是一篇服务人民的宣言。从此,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在张思德身后,为了人民利益赴汤蹈火的英雄列队走进人们心中。从董存瑞到黄继光,从雷锋到王杰,从徐洪刚到李向群,从李国安到华益慰,这些以服务人民为荣的英雄,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面前,都像张思德一样,用燃烧自己的点点烛光,汇聚起为人民服务的火炬。
一代伟人邓小平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是的,没有什么比“人民”更崇高,没有什么比“服务人民”更有意义。离开人民,军队便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服务人民,才能成为扎根在祖国沃土、人民心田的参天大树。 图为观众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门前等待进馆参观“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新华社记者袁满摄于2006年11月22日
英勇善战:人民军队履行使命的要求
(九)
人民军队,从八一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就以英雄的姿态走上正义战争的舞台。从井冈山下的“黄洋界上炮声隆”到宝塔山下的“红旗漫卷”,从抗日战争的游击战场到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从抗美援朝的烽火前沿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热血阵地,人民军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追寻胜利的力量之源,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堪称“战争博物馆”的万里长征。
长征,天空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途有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参加这次远征的军团,不愧是血与火洗礼的英雄方阵。长征,以出神入化的用兵之道,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等数不胜数的战争奇迹,不啻为军事指挥艺术的百科全书。从这个意义上说,红军,无疑是世界军事史上最英勇善战的军队。
如果说“英勇善战”是一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勋章,被人民军队一代代官兵擦得像金子一样光彩明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红军在长征路上的每一天、每一战、每一名将士身上,仰望这枚勋章的壮丽辉煌。
(十)
长征路上,平均每天都有一次战事,每道雄关险隘、浊浪激流前,都有一场恶战。战事已远,硝烟散尽,留下姓名的英雄和更多的无名英雄,依然是、永远是一代代军人心中的碑。
在抢渡乌江天险、夺取腊子口等著名战役中,“毛振华”这个名字熠熠生辉,一场场恶战中的先锋连、尖刀排、突击队,这三个字总是排在最前面。然而就在长征胜利前夕,这个名字消失了,这位见证了红军长征战事的频繁与残酷,见证了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一次次胜利的英雄,没能看到长征的胜利。
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攀着13根碗口粗的铁索飞夺泸定桥,使中央红军又一次走出绝境。后来,毛泽东手扶铁索无比自豪地说:这样险要的桥都能夺取,说明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22名勇士只有5人留下了姓名,长征路上,多少为国捐躯的将士只留下一块无名的碑,一座无人的坟。英雄长已矣,丹心映千秋,这些被历史铭记的战斗和汇入历史洪流的无名英雄,为当代军人留下了关于战斗精神的无尽思索。
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招招妙棋扭转乾坤;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次次攻坚力挽狂澜……在今天的教科书上,长征经典战例给当代军人以军事指挥最高境界的深刻启示和直观感受,这就是毛主席说的:什么战略战术,打了一辈子仗,想来想去就是一句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力争完全主动。古今中外,还有什么军事指挥艺术比这句话更精粹?
(十一)
曾几何时,红军手中的武器装备,无法与敌人同日而语,然而红军将士依靠战争性质与人心向背,依靠军事指挥和战斗精神夺取了全面的胜利。对于投身军事斗争准备的当代军人来说,这无疑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历史参照系。
遥想当年,红军的勇敢和智慧,敌人无法望其项背,依靠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战略分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创新作战指导,红军创造了把战略转移发展成战略转折,变退为进、转败为胜的军事奇迹。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当代军人来说,这分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现实瞭望台。
活在纪念碑上的英雄流芳百世,活在军事教材中的指挥艺术永恒不朽。对于当代中国军人来说,英勇善战的红军将士创造的长征奇迹,是独一无二的军事遗产,是战斗精神的最好课堂。
伟大的战争孕育伟大的军队,伟大的胜利培育伟大的精神。然而比歌颂更重要的是传承,比纪念更重要的是汲取。在世界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人民军队如何像红军那样英勇善战,怎样在未来战场续写胜利篇章?
(十二)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天南地北的座座军营,就会欣喜地发现,拥有光荣战史的红军师、红军团、红军连,依然是演兵场上的精锐之旅,依然是斗志昂扬的战斗集体。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果从更长远的历史长河中考察人民军队,恰恰是“流动的营盘铁打的兵”。在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中,祖国大地处处是营盘,沧海早已变桑田,而钢浇铁铸的部队、雄风不减的官兵依然坚守阵地。
当年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经过70年风雨征程,如今列编为济南军区某机步团。这个曾被红军授予“开路先锋”荣誉称号的光荣团队,珍藏着一段从泸定桥头截取的铁索,锈迹斑斑却光彩夺目。他们常年坚持评选演兵场上的“新22勇士”,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让今天训练尖兵与昔日战斗英雄一脉相承。大渡河水依然湍急,泸定桥上的铁索依然冷峻,红军传人的热血也依然沸腾,战歌更加嘹亮!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从中外联合军演盘马弯弓、风云际会的演兵场,到三军部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沙场点兵;从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特殊战场,到“万里赴戎机”的海外维和阵地;从风雪荒原、戈壁大漠的战备执勤、戍边守关,到抢滩时代潮头、追踪科技前沿的武器试验场,人民军队在和平年代战斗力建设的战场上依然英勇善战!
以今年6月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在京召开为标志,全军部队从机械化条件下向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全面转型迈出新的步伐,瞄准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基地化、网络化、模拟化”训练蓬勃展开,适应未来信息化战场的“三军一体化联合训练”如火如荼。
向明天的战争、未来的战场挥师猛进的人民军队,为“英勇善战”标定了新的时代高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位诗人在长征展厅这样留言:长征路上的红军,衣衫褴褛却红旗飘扬,形容枯槁却信念如铁,他们像悬崖上的石头,只向光明和自由鞠躬,否则就宁愿粉身碎骨。今天,我们三军严整,将士如山,气势如虹。明天,我们能完成什么样的长征?
有人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她的军队必然是她最优秀儿女的集体。长征,唤醒了沉睡百年的中国,凝聚起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造就了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正义之师、钢铁之旅。今天,红军传人担当起祖国腾飞的依托,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业。
从长征到新的长征,我们永远是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解放军报/丁海明、欧灿、张天南)
(责任编辑:赵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