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溺亡、爸爸离家5年无音信 脑瘫儿:“爸爸回家吧,妈妈太苦了”
大儿子溺水身亡,小儿子一出生就被诊断为脑瘫。丈夫不堪重负,离家5年杳无音信。
祸不单行的家庭,剩下张爱云独自支撑。看着她的劳碌,吐字不清的小儿子流着泪说:“爸爸回家吧,妈妈一个人太苦了。”
丧子、疾病“逼”走一家之主
提起郑州市管城区南曹乡张华楼村的魏合法一家,张华楼小学校长魏喜凤说,1993年以前,这是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夫妻俩带着一个儿子,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媳妇张爱云勤劳孝顺,守在床边“送走”了公公、婆婆。
灾祸在1993年的一天,降临到这个家庭。小两口正在家里忙活,村里乡亲慌慌张张闯进院里,劈头一句:“你家小(方言,孩子的意思)掉水里了。”
夫妻俩拔腿就往村里水库跑。孩子被捞了上来,但等送到卫生院,医生叹口气告诉他们,孩子没救了。当时,孩子12岁。
丧子之痛笼罩了这个家庭。直到1997年年底,张爱云再次怀孕。对新生命的期待,让这个家恢复了一点活力。
然而,1998年6月,当家人还沉浸在小儿子出生的喜悦之中,噩耗再次传来:时常抽搐的婴儿,被诊断出患有轻度脑瘫。
住院治疗20多天,几乎花光全家积蓄后,夫妻俩把孩子带回了家,期待着奇迹的降临。然而,眼见同龄的孩子能走了、能跑了、能开口说话了……自己的孩子,还只能依偎在大人的怀抱里。
2001年8月,魏合法提出要出门打工。但让张爱云没有想到的是,丈夫这一走,就是5年杳无音信。
母子靠两亩薄田为生
5年后,当村里人的日子日益红火起来,张爱云仍然守着的院子却愈发显得破旧了。
两间屋子,放着两张木床和几张看不清楚漆色的桌子。昏暗的房间里,装了一个15瓦的灯泡。小儿子鹏鹏已在张华楼小学上了二年级,趴在门口的椅子上写作业。
25日的郑州,下着雨。看着墙角的渗水,张爱云显得无奈。丈夫不在家,给房子修修补补的活儿没人管了。农活少些的时候,张爱云得去工地搬砖、和灰,赚家用,也没时间管。“漏得厉害了,就把床往别的地方搬搬。”张爱云说。
守着两亩多地,母子俩吃饭不成问题。“学校免了儿子的学杂费、书本费,但买个纸、笔啥的,还需要钱啊。”张爱云说,一次儿子说要买作文本,她在家里翻出来3角钱,可到商店一问,得5角钱,儿子说不买了。每次想起这事,她心里总不是滋味。
脑瘫儿流泪唤父归
因为没钱,家里再没给小鹏鹏看过病。张爱云不知道,儿子的病一直拖下去会怎么样。她只是坚持让儿子上学,她说:“再没点文化,等以后我不在了,他就更没法办了。”
在学校,小鹏鹏是个乖孩子。校长魏喜凤说,病对孩子的智力有影响,学东西比较慢,走路、说话都不太灵便,学前班就多上了一年。但孩子很懂事,学习努力,和同学相处也好。
天冷了,郑州“快乐分享互助联盟”的义工给小鹏鹏送来几件棉衣。挑出两件自己穿上合适的,小鹏鹏在妈妈的帮助下,把其他衣服又叠好装进袋子里。
“这些衣服小,送给一年级的学生穿。”小鹏鹏还记得,今年儿童节,学校为他捐款,送来的100多元钱。
提起爸爸,小鹏鹏替张爱云擦去了眼泪,“妈妈不要哭,不要掉眼泪,不要丢下我……”说着,小鹏鹏的眼泪却掉了下来。
“爸爸,回家吧。妈妈一个人太苦了。”小鹏鹏抽噎着,吐字仍不清晰,却突然流畅了许多…… 本报记者肖海丽 (责任编辑: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