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长达一年半的广发行重组谈判过程中,花旗竞标团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而谁来接手并如何处理广发行的不良资产成了最新的关注焦点。
11月16日晚7时,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广州总部大厦五楼会议厅内一派喜气融融。佩戴胸花的代表们开启香槟,庆贺广发行与美国花旗集团牵头的投资者团队正式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后者以242.67亿元人民币的联合出资,认购广发行重组后85.5888%的股权。其中,花旗集团持股20%,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0%,国家电网公司持股20%,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2.8488%,普华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IBM信贷持股4.74%。
这份协议的签署也标志着历时近一年半的广发行争夺战宣告落幕。笑到最后的花旗集团高级副董事长威廉·罗德斯(WilliamRhodes)说,“协议对花旗在中国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无疑,持有全国业务牌照、在国内27个城市拥有500家分支机构的广发行将大大拓展花旗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版图。但同时,重组这家包袱沉重的银行也绝非“简单任务”。“花旗入主广发行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看如何处理不良资产。”一位银监会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艰巨的工作还在后面。
而谁来接手并如何处理广发行的不良资产成了最新的关注焦点。
普华永道将再摸家底
在今年8月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席会议上,广发行行长张光华就向外界表示:“财务重组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置不良资产,弥补处置损失。”但现在,广发行到底有多少不良资产,广东省政府最终会注资多少,资金何来,依旧是待解的谜。
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截至2003年底,广发行不良资产为357亿元,其中次级类贷款99亿元,可疑类贷款139亿元,损失类贷款118亿元。不过三年以来,不良资产是否依旧还在增加?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花旗日前已经邀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进驻广发行,进行最后一轮尽职调查。这是继去年10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广发行审计之后的后续行为,将对截至今年6月的存量资产进行最后审计,以了解广发行截至目前的真实家底。
此前,按照毕马威估算,广发行的不良资产规模大约在400亿元左右,但一位接近广发行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重新估算后,广发行的不良资产规模可能会超过这个数,高达500亿元。目前尚不清楚投资团如发现广发行帐面上有意料之外的高比例坏帐时,是否对交易享有追索权。有媒体报道称,在其他新兴市场上,此类交易中通常有这方面的条款。
粤财出价最高
无论银监会、广发行还是接盘广发行不良资产的粤财控股都对相关消息出言谨慎,表示将视最终的不良资产情况,分配政府、花旗投资团各自注资。
此次广发行重组,采取了不良资产剥离与引资同步进行的模式,而非此前国内商业银行改革多采用的先剥离、注资、再引资的模式,开创了投资者团队帮助弥补部分历史亏损的先例。
根据签署的股份认购协议,投资团付款交割日初定为2006年12月18日,而广发行数百亿元不良资产中的大部分也已陆续剥离给粤财控股。
有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独家透露:“之所以没有选择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广发行的不良资产,是因为出价太低,而粤财出价可能已经达到0.28元。即用0.28元收购1元的不良资产。”这个价格,据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一位人士介绍,在目前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中依旧算很高的。这同时也意味着,每出售1元不良资产,广东省政府将至少承担0.72元损失。但直到目前,广东省政府到底要拿出多少钱来注入广发行,这笔注入资金从何而来,依旧是一个谜。此前有传言称省政府准备出卖南方电网筹资,但随后遭到否认。
除去不良资产处置及补亏难题外,“广发行在重组之后,是否能够重整旗鼓,获得较好的收益依然是一个问号。”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花旗只持有少数股份,与相关方的利益协调,以及文化差异,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花旗觊觎破“上限”
在花旗原来的盘算里,是要拿下广发行40%股权,并为此展开了艰苦的游说活动。但中国银监会和广东省政府已明确表态,不会为花旗破例——按照2006年银监会颁布的《中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单个外资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比例不得超过20%,多个不得超过25%。
“广发行重组是对中国政府的考验,考验中国政府是否愿意放弃对规模较小、实力较弱银行的控制权。”一家位于上海的外资银行高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花旗试图说服监管机构改变规定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事实上,广发行竞购可谓真正的拉据战。
2005年12月28日,花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下称“法兴”)、平安集团分别组团递交标书,出价241亿元、235亿元和226亿元竞购广发行80%的股权。在随后几近一年半的争夺战中,热门的夺标者花旗与法兴更不惜动用了政府公关和政治游说的外交手段来达到目的。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和现任财政部长保尔森都曾公开表态,呼吁中国政府支持花旗的收购。老布什更向中国有关部门发出“公关信”,对花旗收购广发行表达其“个人支持”。另有消息传称,花旗还通过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向中国相关部门致函,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允许花旗控盘广发行的话,该部门和花旗就愿意帮助中国政府游说美国国会的相关人士,不对中国就所谓的“汇率操纵”问题进行施压。
法兴方面,该银行企业战略部总裁梅馥蕾(InesMercereau)9月27日飞赴北京,主动申请拜访银监会官员,为法兴增添筹码。进入10月,更让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成为“游说者”。作为交换条件,势在必得的法兴甚至提出“放弃控股权”。该银行中国区总裁马克·普瓦耶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控股权并不是重组广发行的关键”。
最终的事实证明,与法兴相比,花旗的确更胜人一筹。这对于即将再次访华的美国财长保尔森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份丰厚的大礼。
据花旗银行的消息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按照广发行的承诺,花旗可望有权提名董事长、行长,相关人选必须经过广发行股东大会讨论批准,并提交中国银监会通过。不过,该人士表示,花旗最为关心的,仍然是能否从中方股东手中回购股份,最终控制广发行。
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摘要》称,中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适度放宽外资进入金融服务业的股权比例、业务范围和投资来源地限制。从这份报告来看,花旗要完全掌控广发行,似乎也并非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责任编辑:赵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