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与大毒枭面对面
胡玥,1964年生人,曾当过教师,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供职于公安部人民公安报社。发表有长篇作品:《危机四伏》、《狭路相逢》、《守身如玉》、《大毒枭自白》;报告文学:《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等。
2006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曾制造12.36吨冰毒、轰动全国乃至大毒枭刘招化特大制造、运输、贩毒品案,在广州中院一审开庭。而在早期的2005年3月10日,《人民公安报》女记者胡月曾在第一时间飞赴福建直面刘招华,独家记录下她与大毒枭刘招华的“文锋”过程。 并写下《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一书。
“我的确该把这看作是我记者生涯中难得的一份幸运!然而我心知,这一场幸运决非是一场偶然的降临,因为我对刘招华这个人物已经关注很久了。”在抓捕前,刘招华一度长达九年的时间里躲避在警察的视线之外。“九年里,他都到了哪些地方?都干了些什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胡玥的脑海里。而要知道答案,唯有见到他。在得悉刘招华被抓捕的当天,胡玥就申请赶往福建采访。
2005年3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公安部公开悬赏通缉抓获大毒枭刘招华奖金兑现仪式的新闻发布会上,各大媒体的记者轰拥要求获得采访刘招华的机会。最后只有胡玥是被授权独家进入全程采访和报道的唯一一名记者。此后,她在福建、广东,循着刘招华制“冰”罪恶之旅的轨迹,一路探访,实地考察刘招华的各处制“冰”工厂、藏毒仓库;与刘招华、他的亲人、他的同案犯门面对面长时间的访谈。因此,她对刘招华有深刻的认识。
与刘招华面对面
当胡玥第一眼见到刘招华的时候,他上身穿着橘黄色的号服,号服前胸上印着醒目的“省看”字样。“徜或没有那身醒目的橘黄色的时时提醒,一张看似就像是经年养尊处优、保养细致润泽的脸,跟一个在九年的逃亡生涯里,确知每天都可能是自己死期的人是不可能相联系在一起的。”
胡玥就这样在审讯室里见面了。主审官向刘招华介绍胡玥说,这位是公安部的“胡处长”。一般来说,犯罪嫌疑人是不会反客为主,再详细询问对方情况的,然而刘招华是个例外,他反问了胡玥,你是公安部哪一个处的?此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胡玥只好反问他,你猜猜看?刘招华眼里露出一丝得意和狡黠的光来,他说,要我说嘛,公安部辑毒局的领导来过了,省厅辑毒局的领导也来过,现在再来的,肯定是要搞宣传报道的文字记者吧!胡玥回忆说,“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以及思维的敏捷和直觉里那一份准备的判断力”。面对面的第一回合,胡玥并没有占上风。
作为记者,胡玥是站在与公安人员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刘招华的。她不会去关注刘招华的犯罪经历和事实,而是“更关注整个生命力的演变。”在胡玥的心里,她更想知道刘招华本人人性的一面,他又是怎样一种价值观。胡玥说,刘招华从小就爱好化学,喜欢钻研各种化学试剂的效能以及研制。“他如果走正道,或许可以成为化学领域一名出色的专家。可惜的是,他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遇见了一个特定的人,在一拍即合中,最终走上不归路。”
无论是对于办案人员的审讯还是胡玥的采访,刘招华始终是微笑的神情,还喜欢把玩手里的纸杯。“其实他这就是在审视对方,揣摩别人的心思。”对于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人,唯有在整个交谈的话语缝隙里,找到语言的契机,才可能进入他的内心,取得真实的信息。胡玥也正是在把握对方心理的基础上,一步步地走近的。“刘招华曾经形容他跟他的三个老婆的关系时曾说:大老婆是我最喜欢的;二老婆是我最疼的;三老婆是我最爱的。”胡玥说。随着采访的深入,她对刘招华了解越多,她心里就越发愤怒。“刘招华从来就没有认为他的制‘冰’是一场罪恶。当得知媒体称他是‘世界头号毒枭’时,他竟然得意的笑起来。”胡玥说,与刘招华交谈,他几乎一直以自己是“最疯狂的制毒者”的身份骄傲,对于受害于他制造的毒品的人们,漠然视之。
努力践行信念的人
胡玥说,在她得知刘招华被捕的当天,她新写的有关大毒枭自白的书也刚好结笔,而且书中其中一个主人公就是以刘招华为原型的。“行文的过程中,我就强烈意识到我总有一天能够见到刘招华。”正是这种强烈的信念,使她积极地争取到采访的机会,在到福建后,有关方面突然告知她取消面对面采访时,她也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争取这个她认为一定可以抓到的机会。
有一次,胡玥进藏旅游。在一片无人踪的荒漠地带,胡玥不经意间看到帕里镇边防派出所的报警牌。“当时我就在想,这么遥远的雪城,我是不是该去寻一下帕里镇派出所的所在?那些官兵们,他们在距我们如此的遥远里是怎样生活工作着?”因为是私人的假日出行,胡玥是发誓不做任何的采访的。可是在内心深处,胡玥一直在惦记着帕里z镇派出所。“当时我想,我已经走了这么远这么高的地方,我要是不去那个派出所看看,我的一生会不会后悔和遗憾?”
最后在历经一路艰险后,胡玥到达了那里。胡玥发现,在这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帕里边防派出所现任的所长裴奕竟是一个女所长。一个年轻的女子要带一个清一色男人的队伍。“我想生命的前路,一定是早已埋伏好了我与裴奕相识的这一场机缘的,要不,我为什么要在这人生的行色匆匆里,来和去,要两次经由这同一个地方且执意要进到这个派出所看一看呢?”作家的语言。正是因为胡玥意念之中的坚持,她才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
陈 涛)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