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本报讯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3次会议昨日闭幕,与会29个城市的代表共同签署了系列协议,联手共建长江经济带。
作为本届会议的第一个硕果,各方签署的《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会议多边协议》,包括了“多方联动”、“发展物流”、“开放旅游”、“民工权益”等四大内容。
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表示,该协议将成为长江沿岸城市共谋发展的纽带。29个城市应协同发展长江流域旅游业,共同打造这个世界最大的内河旅游带。
童小平特别提及《协议》中涉及的保护民工合法权益的内容。她说:“重庆有800多万外出民工,其中近半人的务工地在长江流域,因此,解决该区域民工的有关问题,对我市显得尤其重要。这次各城市之间达成共识,将在民工劳务合同、工资待遇、医疗工伤、子女上学等系列问题上,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会议还签署了《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会议今后两年的工作意见》。《意见》建议由南京牵头,上海、武汉和重庆配合,沿江城市共同推进长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建立地区间协调机制,实现无障碍旅游,促进沿岸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
此外,会议还通过了向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呈报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扶持三峡库区发展力度的建议》和《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会议纪要》。
汪洋现场推介重庆旅游
本报讯昨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市长王鸿举,会见了来渝出席经协会的各代表团团长。汪洋现场向客人们推介了重庆旅游。
汪洋说,长期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后,长江沿岸各城市对重庆的改革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重庆对此次会议寄予了极大希望,希望进一步学习其他城市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以便进一步促进重庆的发展和进步。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沿江各城市在文化、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面对“同饮一江水”的客人,汪洋说,重庆有很多好的旅游景点,如大足石刻、黑山谷、仙女山等,主城区里也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希望大家会议结束后不要忙着离开重庆,到各景点去逛一逛,回去以后多帮重庆宣传宣传。
重庆宜昌拟搞三峡游一票通
本报讯如何打造世界最大内河旅游带的最核心景点——长江三峡,是本次经协会与会嘉宾最关心的议题之一。据会场消息,作为三峡游始发地的重庆和终点宜昌两地,正谋划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并计划联手推行三峡游一票通,在降低票价的同时,更好地为游客提供全程无忧式服务。
票价有望比现在低
宜昌市政府副秘书长刘灿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打造长江三峡无障碍旅游区问题上,双方已逐步取得共识。
市旅游局也证实,三峡游一票通已在实质性操作中。两地已联合召开了两次“三峡库区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就我市巫山、奉节等相关区县加强与宜昌的旅游资源整合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由于三峡游各景点分属不同行政区域,管理难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个别景点擅自涨价,败坏景区形象,增加游客负担。刘灿表示,实行一票通后,既便于对各景点进行管理,同时又消除了旅游壁垒,使景点票价有望比现在更低。
一个导游陪同全程
三峡游全程大小数十个景点,每到一处或几处便更换导游,在增加管理难度的同时,遇到强制购物等问题时还无法得到很好解决。今后,这些现象有望得到改善。
据悉,在重庆和宜昌关于打造三峡无障碍旅游区计划中,逐步取消地陪制度已纳入考虑范围。今后,三峡游将实现一个导游陪游全程。
此外,随着三峡大坝各项工程逐渐完工,一些新景点也开始浮出水面。宜昌市发改委官员昨日透露,当地正在建设“三峡截流纪念源”,主要反映三峡地区治水文化和历史。
另外,三峡大坝所在地正全力打造一档晚间大型歌舞节目——盛世峡江,其形式与张艺谋导演的“云南印象”相似,演出人员达600多人,其中400多人来自当地的移民群众。预计每场可容纳观众上千人。
两地拟合办旅游节
“长江三峡风景区其实是一个整体,重庆和宜昌联手,能将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旷世奇景打造得更好”。采访中,两地政府官员谈得最多的就是合作。
宜昌市发改委相关人士提出,两地每年都在搞三峡旅游节,其实可以将其合二为一,比如将旅游节的开幕式放在重庆,闭幕式留在宜昌。两地合成一个拳头,有利于更好地宣传包装三峡游。
29个城市有望社保互转
本报讯人才在长江沿岸29个城市之间相互流动,其社保也有望跟着转到新工作地。昨日,重庆代表团团长、副市长童小平在经协会上发言时,向沿江各方提出了包括上述构想在内的几条建议。
童小平表示,长江经济带科研院所众多,研发力量雄厚,各类人才荟萃,劳动力优势明显。各方可共同加强建设流域性的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平台;建立促进各类人才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如资格互认、社保关系互转等,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条件,实现人畅其行,人尽其用。
童小平还建议,加大上海——武汉——重庆——成都间的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力度,推动沿江城市的水运和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的组合效益。
百余徽商入渝寻觅商机
本报讯“重庆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引起许多安徽企业的关注,这次仅来渝的安徽企业就达100多家。”家乡人的热情捧场,让重庆安徽商会常务副会长张启才显得非常开心。
张启才称,安徽各方对此次会议都非常重视,除来了100多家企业外,参会的省内城市就达7个,“今天还有企业过来,由于没在计划之内,让商会的接待工作都有点安排不过来了”。
据悉,这次来渝的安徽企业涉及机械加工、房地产、金融、旅游等众多行业,其中不乏“洽洽”、“安凯”等知名企业。除了参会,不少企业更迫不及待地与重庆方面接洽,分赴感兴趣的企业和园区考察。据透露,昨日已有企业到长寿晏家工业园进行投资考察。
记者 万里 张彬/文 毕克勤/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