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
我国养老保险费采取由现收现付制度和个人养老金账户这两大支柱组成的模式。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保险费收不抵支,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显示,2005年年底“空账”已达8000亿元。 全国总工会研究中心副所长称,缓养老压力将冀望“延迟退休”。(11月27日《中国经济周刊》)无疑,在现实语境下,应对“养老金空账”已成为政府的一项危机公关。在我看来,不论这样的危机公关最终如何选择,它都应有着一个不该突破的基本底线,那就是不能弱化和消解养老金本身的福利属性。令人遗憾的是,把减缓养老压力冀望于“延迟退休”上,其结果恰恰就是弱化和消解了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属性。
不可否认,当前的确也还是有一部分社会群体到了退休年龄后,还愿意发挥“余热”的。但我们必须看到,这部分人多属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中从事高层领导和管理工作的人群。而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绝对多数的临近退休的群体所承载的仍然是相对较为繁重的工作,他们迫切需要退休来获得社会为他们提供合理合法的社会保障。这也就意味着,以“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空账”,势必损害到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形成“养老金空账”很大程度上与公权不受节制,对养老金进行挪用与侵吞有着极大的关系。比如,不久前进入公众视野的臭名昭著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中,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竟违规拆借32亿元社保基金;审计署日前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当前社保基金违规问题金额达71亿元,部分社保基金无法追回。由公权滥用造成的“养老金空账”,最后却让公众以“延迟退休”牺牲自身福利来埋单,这样的做法,显然有失公平。
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本身还存在着极大的不完善。比如,占中国人口60%的农民绝大多数都没有加入社会养老体系之内;在城市,诸如企业下岗职工、农民工、个体户以及自由职业者这样的劳动力,至少有一半游离于养老保险制度之外。现在如果再实行“延迟退休”,这样一来,就必然使养老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更为狭窄,这实际就表明相关社会保障机制的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