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跨地域转移方面至今仍面临着诸多未破解的障碍。
养老保险制度省际不对接。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者的涌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省际之间的劳动人口流动日趋频繁。由于各地政策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程度和水平高低不同,且严重不对接,参保人员一旦发生流动,其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无法实现异地流动和衔接,导致不少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退保现象严重。 这一现象,在沿海发达地区显得尤为明显。
江苏是全国最早实行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省份,改革比较超前。因此和周边省份工作的协调性较差。不少外省劳动力在江苏参加了养老保险之后,离开时可以封存、也可以一次性拿走“个人帐户”部分,却无法转走并和其他省份对接。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务工人员的长远利益,并导致部分人员因此拒绝参保。
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和农村不对接,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务工者不对接。伴随着1.2亿农民由农村涌向城市,一些在当地农村已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的务工人员在面对城镇养老保险时,却显得无所适从:农村和城镇的养老保险,自己到底属于哪一个管,如何管?来的时候怎么办,回去之后又怎么办?有的地方很清楚,有的地方却还不明确。
各地对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务工者的养老保险程度大相径庭。如江苏对本地和外地户籍的职工一个标准,一视同仁,而浙江针对大量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员工和市场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则推出了“低门槛准入、低标准缴费”的“双低”养老保险参保政策。上海则将本地职工、外来人员和农村人口一分为三,实行三种不同的养老保险模式,各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专家呼吁:
一、各地应尽早消除地区壁垒,实现统一标准。如统一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确保养老基金在全国范围内的顺畅运行。
二、尽快实现原参加农保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为加快城乡一体化铺平道路。如江苏省出台政策,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可以实现农保基金和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的折算对接。这一政策使得农保基金的政策在城市得到了延续和平滑过渡,确保进城务工者进城后,也能和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待遇,并保证了外来务工者的利益和政策的连贯性。
三、通过建立社保机构联网查询,或有效利用公安系统联网协查的方式,做到养老金支取身份查询的便捷化。2004年,江苏和上海方面的社保局通过协商,达成了养老金资金异地协查互帮机制。目前除了这两个地方,各地尚未实现如此的合作机制。
专家认为,在国外,虽然人口的流动量很大且户籍管理十分松散,但由于所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都必须通过社保部门来核定和支付,因此最健全的人口数据不是在警察局,而是在社保部门。“中国可以实现气象资源和数据的全国联网,为何不能实现社保档案的省际联网?”专家认为,利用公安部门现有的强大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软件就可以实现这一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