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图片
从各地即将出台的住房建设规划,到广州实施的“双限竞拍”,从经济适用房“政府回购”、“内部流转”的规定,到中低价房屋规划频频出台……各地政府在宏观调控日益加强的情况下,正在试图通过政策导向手段,扭转房价频频上扬的趋势,满足中低收入者阶层的住房需求。但政策性保障住房如何才能真正让老百姓从中受益,这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难题。
与其用“情系民生”来描述新一轮住房建设规划的中低价位住房规划取向,不如把这种取向视为地方政府要摆脱自己与开发商“合流牟利”的尴尬形象作出的姿态。来自网络方面的调查、经济学家的分析、权威人士的剖析中,房价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地方政府从拍卖土地中获得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开发商则把这种成本付出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利益取向的剖析在现实中得到的印证就是:在查处腐败力度最大的上海,随着主要领导问题浮出水面,房屋价格应声下跌,而在广州、北京、成都等热点城市,房价依然飙升不下。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1%,达到14611亿元。而经济适用房的投资仅增长9.8%,为468亿元,占整个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仅3.2%。而全国房价仍“逆势走强”,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名列首位。
事实上,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房地产中诸如“高房价”、“房奴”、“房地产黑租”、“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调”、“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正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和难点。
“向土地要效益”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谋求政绩、追求形象,把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同于追求“GDP”、“可支配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毕竟,绿色“GDP”尚未真正纳入党政领导考核提拔的内涵中。
但房地产飙升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业内人士预计,到2006年年底,中国空置房面积多达12500万平方米,占压资金达到2500亿元,居全国各行业不良资产之首。一些金融专家认为,由于房地产拉动的是简单的投资,并非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这一产业己成为中国最脆弱的行业、中国发生大灾大难概率最高的行业。房地产“挤泡沫”、“软着陆”成为今后几年中国经济亟待规避的风险。
从中央政策到地方住房建设规划的出台恰恰就是规避这一风险政策导向。但从规划到落实仍有很多路要走。如怎样细化“双限竞拍”做法,怎样决定政府回购之后经济适用房流转模式,怎样确保政策保障性住房满足中低收入者家庭的需求……
实际上,政策性保障住房与“城市低保”政策的实施有类似之处。20多年前,城市低保尚未被人们熟悉的时候,不少地方频繁出现带着金项链、挂着手机、拉着纯种狗领取“低保”的场景。如今,随着民政部门对城市领取低保人群调查日益细化,低保领取户一日三餐、电话消费、穿衣吃药……均被记录在案,并通过社区公示等办法,大量不劳而获的人被驱逐出这一领域。
“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学大师的至理名言恰恰能够较为深刻地反映中国房地产调控的现状。值得注意的是:把方案细节做好的同时,仍需要从官员考核体系、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打好“大庇天下百姓”的组合拳。(记者何丰伦黄玫)
(责任编辑:赵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