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讯 湖南省常德市政协就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并同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进行了协商。大家认为,近几年来,常德市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职教体系日臻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并开始出现招生与就业两兴旺的可喜局面。 但是与市场需求比,职业教育显然存在很大差距,职业教育总量少、底子薄、基础差,先天不足,后劲乏力,与普通教育比,明显处于“短腿”的劣势。
据湖南省常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呈结构性矛盾。城镇低文化、无技术的简单体力劳动力明显供大于求,技术性人才明显紧缺,农村技术人才早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全市共需技师、高级技师一类人才为2951人,而可提供的求职人数只有1227人;共需农林牧渔水利等方面技术人才593人,而市场仅能提供478人。这一情况业已表明,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具有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刻不容缓,务必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最近强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常德市政协呼吁各级政府及全社会要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更加满腔热情的重视只要教育、抓好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为此提出六条建议:
——更新教育升学观念。
地方经济的真正崛起,关键在于人才,关键在于提高知识生产率。现在,各级政府承受着发展普教资金投入不足的压力,企业面对缺乏高水平技术工人的困扰,投资者存有适用人才缺乏的忧虑,经济困难的家庭和学生对高额学费难以承受,部分初、高中毕业生处于“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方”的困境。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正是克服和化解这些困难和矛盾的有效途径。各级党政领导必须认识到重视职业教育同样是重视教育事业,真正把职教和普教放在同等位置,广大学生和家长应看到“一技学在手,生活不用愁”,上职校同样大有作为,从而转变入学和就业观念,打破千军万马都挤普高独木桥的局面。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应督促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统筹解决本地职业教育发展中经费投入、办学体制、劳动准入与就业、户口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出台“诱导”和鼓励政策,确保普职合理分流,让职业技术人才更加“吃香”。对困难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顺利就业。对具有一技之长或绝技绝活的人才实行奖励政策,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市县政府应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和工厂的建设。应从城市教育附加费、农村科技开发经费、农村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发展城乡职教。企业应按一定比例提取职业教育经费,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力争用二至三年时间办成一批国家级重点示范学校和省级重点示范学校,建成一批省内外有较大影响、与地方产业特色相配套的重点专业。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集中建设几个高标准、多学科、新技术、全功能,供全市所有职校共同使用的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实习、专业化管理。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以高职教育为龙头、以中职教育为骨干、以初等教育为基础、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校校联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劳动、教育、人事、企业主管部门应制定就业准入具体政策,加强检查督促,保证职业资格证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落实,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与学历证书双证沟通。应在职业学校建立技能等级鉴定站,为职校毕业生技能鉴定提供方便。户籍管理和计划部门应及时办理职校学生城市户口的各项手续,帮助学生解除后顾之忧,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强化成人科技培训。
大力发展以中短期培训为重点的职业技术教育,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农村职业教育,应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办相关专业,建立联合培训中心,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训,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培训与就业机制。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可成立常德市职业教育协会,整合教育资源,培植发展优势。加强校企之间、职校之间的联系,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就学与就业合作。各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加大工业制造业、“农”字专业和物业管理、期贸等现代新型专业的设置。对就读“农”字专业的学生予以适当的学费补助,鼓励学生到本地企业,尤其是到乡镇企业就业,使我市职业教育直接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提供智力支持。(张新民)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