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流动花朵”健康成长成新课题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郭会桥通讯员朱素芳、曾颖枫报道:今年,武汉314所公办中小学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敞开,约11万“流动花朵”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全国民工子女教育研讨会上,武汉市教育局负责人指出,“流动花朵”进城后,如何帮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是摆在教育界面前的新课题。
江汉区小学生中一半为“流动花朵”
近年来,随着“流动花朵”的大量流入,使公办中小学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江汉区为例,该区小学在校生2.6万人,其中“流动花朵”占小学生总数的48.8%,即每两个小学生就有1名“流动花朵”。
武汉市教育局称,目前,在该市有的公办中小学,“流动花朵”所占比例甚至超过90%。而在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方面,“流动花朵”与城里伢有一定差距。因此,探索“流动花朵”教育规律,让他们与城里伢更好融合显得十分迫切。
“流动花朵”的性格呈现两个极端
在江汉区桃源坊小学,“流动花朵”占学校总人数的92%。该校在对五六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后发现,“在陌生的同学面前,常常无话可说”的占30%。41.1%的学生“不愿意向其他同学提起父母的职业”,有些学生的父母打零工或没有工作,他们会觉得自己父母的工作很不够气派,怕提起自己父母的职业会让别人看不起,从而影响自己在其他同学中的形象。
江汉区单洞新村小学校长刘胜指出,“流动花朵”刚转学到该校,往往表现出与城市学生不同的特征。他们更容易在两个极端线上出现:在学习上要么勤奋学习,成绩拔尖;要么调皮捣乱,似乎“野性难驯”。他们的性格发展也呈现不稳定的发展特征,部分孩子表现积极,有些孩子则性格相对内向,孤僻、忧郁,不善与人交流。
中小学评优向“流动花朵”倾斜
公平、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是进城务工子女“学得好”的关键。为了让“流动花朵”尽快融入到新集体中,武汉市许多中小学的老师有意将“流动花朵”安排到班委中,让他们协助辅导员和中队长开展工作,评优、评先向“流动花朵”倾斜,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值得重视的是,要消除进城务工子女内心的不安,仅依靠学校教育的力量远远不够,还要发动家庭、社会的力量。武汉市西马路小学校长张频芳说,有部分城里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农村孩子玩耍、交朋友,这不但伤害了别的孩子,也把偏见、等级观念传输给了自己的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进城务工子女的父母忙于生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的关注和教育。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家里即使经济条件稍微差些,也应该尽量关心儿童的生活,应该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差距。”张频芳校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