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房价已成为压在中国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首。人们呼吁房价成本公开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被提出:楼市的灰色成本知多少?潜伏于哪些环节?在权力寻租中呈现什么特点?多大程度上决定着房价的飙升?
解密两大“弹性空间”
海南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坦言:“土地出让和容积率确定,是两块最大的‘弹性空间’。 ”
盖房子先要拿地。2003年以前,全国城镇有偿出让的土地中,以招标、拍卖等方式出让的仅占5%,其余是“协议出让”。如此大的空白地带自然成了寻租的沃土——“一块地定价多少,有些时候就是领导手中的一支笔。”这位老总说。他从1992年投入房地产行业,转战深圳、广州、海南三地,自言拿地需要“进贡”。
为维护关系以及为再次拿地做准备,开发商不吝代价。这位老总以亲历说明,“如果当官的给我的低价格带来了5000万元利润,我愿意拿出2000万元甚至更多。”另一位房地产经纪人也说,“很多地方制定了若干土地优惠政策,至于如何‘优惠’就看官员的脸色了。”
土地到手后,接下来的是规划设计。容积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可建的房屋的大小,对开发商而言,哪怕是百分之几的误差,影响的收益将是以数百万甚至千万计。而更改容积率的大权掌握在规划部门手中。
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形象地说,“我的一块地上可以建10万平方米房子还是12万平方米房子,都由规划部门手中的容积率确定,如果1平方米是2000元,多1万平方,便是现实的2000万元收入,我花多大公关代价也愿意。”
某些公章染成了灰色
一个房地产项目从签订意向、选址试点直至销售,有数十道环节。除了熟知的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外,还需经过人防、消防、环保、地质勘探、园林、卫生防疫、交通、市政等职能部门的审批或备案。“有公章之处,就有滋生灰色成本的可能。”重庆庆业集团总裁伍继延说。
“花费主要针对具体办事人员,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某地产老总告诉本报记者,虽不是大数字,但从审批到验收,这笔费用往往需要重复支出。因为每个部门里,审批时是一个人,验收时是另一个人,疏通关系的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
时间因素外,其他方面有时难免与小区规划冲突,这种让步也需要付出成本。譬如人防设施,许多公司往往将其作为后续的地下车库或地下商业设施来建设,这是违反规定的,但管理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这位老总说,在他所处的城市,不少小区都存在规划上的瑕疵,但被处罚的较少——没有其他原因,事前打好招呼了。
如何转嫁给消费者
当然,开发商决不会自己为灰色成本埋单,而是要转嫁给消费者。2005年,安徽省安庆市的一家房产开发公司,在承建商品房过程中,先后分别向该市建委、规划、物价、人防、房产等有关部门的19个负责人行贿,涉案金额达到100多万元。简单计算便可得出,如果是500套房子,每户就要承担“行贿成本”2000元;如果是100套,那么每个购房户承担的“行贿成本”,达1万元以上。
灰色成本究竟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房价?部分专家认为,约4%。“但灰色成本不是房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张泓铭教授说。政府最迫切应该做的是,遏止楼市里不正常的供需关系,降低开发商的过分投资需求,降低消费者过分的消费需求。
南方周末(朱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