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闭幕的四川省成都市第五次少代会上,首次出现了8名留守儿童代表(详见本报11月25日二版),他们如何度过自己的留守生活呢?少代会后,他们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记者对其中两名代表——杨英杰、杨寒进行了采访。
12岁的女孩杨英杰,是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白云学校6年级的学生,她的爸爸外出打工已经有三四年时间了。杨英杰每年都有同样的一个愿望,那就是盼望远在江苏省无锡市打工的爸爸能早点回家过年。爸爸也没有令她失望,每年都赶在12月14日之前到家,因为这一天是杨英杰的生日。
提早回家的代价是,杨英杰的爸爸不得不一过完春节就打点行装,再次踏上打工的行程,免得时间长了,工地扣了他的工钱。
和许多留守儿童一样,杨英杰常常陷入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中。为了省钱,她两三个月才给爸爸打一次电话。
邛崃市羊安小学的男孩杨寒,今年11岁,他的爸爸妈妈在成都市区打工,但是1年之中也难得有几次回家的机会。
11月25日,杨寒代表到成都市区开会,尽管逗留了3天,但还是没能跟爸爸妈妈见上一面,因为“他们工地上的活太忙了”。
杨寒为此感到非常遗憾。
在家里,杨英杰和杨寒都努力学着长大。几年前,杨英杰在学校里听说,他们那里的土地适合种茶。于是,她说服爷爷开荒种茶。果然,后来生产的茶叶为家里增加了一笔收入。
说到这里,杨英杰提高了嗓门,显得非常自豪。
而11岁的男孩杨寒早已开始自己洗衣服了,农忙的时候还下地帮爷爷奶奶种菜。
记者问他:爸爸妈妈不在家,你有没有感觉自己的生活跟其他小伙伴不一样?
他像个小大人一样地回答: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其实,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他也会在电话里催他们回家陪自己。催归催,到最后他还是会反过来叮嘱爸爸妈妈注意身体。
杨寒所在学校的副校长牟家全告诉记者,杨寒不仅能干,成绩也很优秀,排名年级第二。学校准备把他作为典型和榜样,号召同学们向杨寒学习,并发动全校同学共同关心身边的留守同学。
本报成都11月2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