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叛逃间谍利特维年科离奇死亡被炒得沸沸扬扬,不仅牵动了西方媒体和民众的神经,同样牵动了西方与俄罗斯政府的神经。更为重要的是,利特维年科之死还折射出俄罗斯当前情报部门隐隐约约的轮廓,而围绕整个利特维年科死亡案更是反映了俄罗斯当前在欧洲和美国眼中不同的地位和角色。
俄罗斯“克格勃”重振雄风
24日在赫尔辛基出席俄欧峰会的俄总统普京对利特维年科之死表示难过,并坚决否认俄政府和他本人与此事有关。“我对这个悲剧被人利用感到非常遗憾。”普京说,他同时向利特维年科的家人表示同情和哀悼。
特工出身的普京深谙特工的工作性质和所冒的风险,对于利特维年科之死的表态也没有出乎意料之外。不过,在这之前,克里姆林宫官员就表示,普京在赫尔辛基不会就利特维年科之死发表任何看法的。
是什么让普京总统改变当初的想法呢?除了利特维年科之死给克里姆林宫造成的舆论压力外,还透露出了普京对当前俄罗斯情报部门的微妙感情,毕竟现在的俄国家安全局是普京上台后一手着力打造的。
2001年12月20日,普京在俄国家安全机关工作者日也就是俗称的“间谍日”表示,他要鼓励俄罗斯的间谍人员“抬起头做人”。而随后几年时间内,普京更是不遗余力地打造曾经辉煌的“克格勃”,将俄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局和联邦保卫局合并为一,基本恢复了“克格勃”的全部功能。
近一段时间以来,数起间谍案也纷纷与俄罗斯沾上边。除了与格鲁吉亚那场闹得天翻地覆的“间谍案”外,11月份加拿大情报部门也确认一名持伪造证件试图离境的男子是俄罗斯间谍,加官方要求将其驱逐出境。这次俄叛逃间谍利特维年科之死则再次给俄情报部门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并促使人们在想象中去勾勒一个是是非非的轮廓。
凸显俄与欧美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利特维年科离奇死亡事件中,欧洲的声音最大。英国媒体还以“国家所支持”的暗杀行为来影射俄罗斯政府。特别是由于俄总统普京曾身为特工,“克格勃式毒杀”的报道更是直接往普京脸上抹黑,并直接影响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形象。
而美国对利特维年科死亡一事除了之前国务院发言人做出“美国对此表示感兴趣”的外交辞令外,基本上没有做出任何其他反应。
这不仅凸显了欧洲与美国关系出现了罅隙,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俄罗斯当前在欧洲和美国眼中不同的地位和角色。
随着俄罗斯依靠能源国力逐渐崛起,沉寂多年的对俄罗斯担心的念头再次弥漫在欧洲。欧洲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出现在自己的身边,但是,欧洲一直最担心的还是俄罗斯手中的这张“能源牌”,因为目前欧盟约50%的天然气和三分之一的石油依赖俄罗斯供应。美国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英国媒体因此呼吁说,面对俄罗斯,欧洲必须捐弃反美主义与寻找盟友。而美国目前除了中东事务牵扯了大部分精力无暇他顾之外,对俄罗斯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布什总统去越南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都要特地让专机拐到莫斯科搞次“加油外交”,隔了几天又在河内和普京举行了会谈,俄对美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
或许是为了吸引美国的注意,英国媒体最后想以“冷战”来勾起美国的记忆。英国《泰晤士报》25日报道说利特维年科之死标志新冷战的揭幕,并呼吁西方团结一致,继续扩张北约与欧盟。
一个间谍之死的意义正在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