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到2005年,市区十年节水累计14729万立方米,接近目前市区两年的售水量。
本报记者刘世方很多人知道中国北部缺水;也知道全世界很多地方闹水荒。但人们一般不把缺水与中国南方的桂林产生联系。 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山水,何以无水?
而桂林的一些有识之士,却在很多年以前就看到了水对于桂林的特殊意义。更为庆幸的是桂林市政府节水方面的工作,启动得也比较早,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0年,在全国第二次节水会议上,桂林就获得“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荣誉;1995年,又获得“全国节水先进城市”的称号。
桂林的水资源也很宝贵
据资料统计,全国668座城市当中,缺水的城市竟然占到了400多个。桂林是幸运的,有着充沛的雨量。每年平均降雨达到1980毫米。
但桂林雨水量的80%集中在3—8月份。因此漓江汛期时洪水泛滥成灾。而在枯水期,水量几乎枯竭。桂林人每到年底都可以在解放桥、漓江桥和虞山桥上看到漓江裸露的河床。
“农业要水,工业发展也要水,漓江的游览要水,桂林的城市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水。”市自来水公司的一位专家说。为了让更多的桂林人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我市近年来开展了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除了通过灯箱、电子屏幕等各种广告宣传,还编发了十多万份宣传专刊与画册。在各媒体上开辟节水专板与专栏。广泛宣传节水知识,充分调动全社会节水的积极性。
上下努力数年 取得卓越成就
我们应该引以为自豪的是,桂林市的节水工作起步较早。1987年,我市在全区率先成立了“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办公室”。1989年,市政府第一次常务会决定,成立正式节水管理机构。1996年,我市制订了《桂林市节水“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随后经自治区建设厅批准实施。随后,我市又出台了《桂林市“十五”节约用水科研项目计划》和《桂林市“十五”节约用水技术改选计划》。在节水的实际工作中,桂林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一是抓企业。企业是用水的大户,为全面推动企业的节水工作,我市以构建节水型社会为远大目标,抓住了企业这个重点。1998年,我市专门先后印发了《水型企业(单位)目标导则》,根据企业的实际定量考核用水指标。特别对于月用水量在500立方米以上的单位,实行定额和计划相结合的节水管理。2000——2004年,全市共有34个企业被评为节水型企业。2005年,全市计划用水的企业总数达到了850多户。逐年加大对企业单位的用水管理,合理核定用水指标,一方面,对超计划用水单位严格征收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寻找超用水的问题,制订措施解决超用水的问题。
二是抓推广应用节水器具。1992年,市政府就颁布并开始实施《桂林市城市房屋便器水箱监督管理办法》。仅在2000年到2004年,全市的宾馆、饭店新装和更换的节水型用水器具达2万多套。强制淘汰了上导直落式水箱配件和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等不符合国家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
三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约用水。按照《桂林市“十五”节约用水技术改造计划》,在全市用水各领域引进推广了一大批节水技术。仅在“十五”期间,我市在节水技改项目上就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燕京漓泉有限公司的锅炉冷凝水回收系统、糖化热膨水回收系统、污水处理扩容等用于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桂林奇峰纸业有限公司数个白水回收处理系统改造建设等一大批工业节水项目陆续投入使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用水管理智能卡计量等新技术在我市的一些大专院校和宾馆饭店及企业当中得以推广,节水效果十分明显。
在节水的同时,市自来水公司加强了供水管网和和改造和检漏的工作,以努力降低供水漏损率。一方面加大了陈旧供水管网的改造,并在改造当中大量采用新管材和新工艺。在1999年到2004年,共投入管网改造资金7176万元。改造主干管长达81.04公里。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地下管网及漏水点探测技术和设备,减少了管网水的跑冒滴漏,并建立了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使供水管网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此外,我市还加强了城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对还在使用的自备水源,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十五”期间,共关闭了自备井64眼,还有12个单位改用公共供水。
由于我市在节水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节水的成效也十分喜人。从1995年到2005年,桂林市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41.54%提高到75.52%,自备井取水量由3610万立方米下降到1765.1万立方米;万元产值取水量从131.34立方米下降到23.13立方米;每天节水3万多吨,计划用水率达到96.65%。
现在我市市区全年的售水量为8000万立方米,而从1995年到2005年,市区十年节水累计14729万立方米,接近目前市区两年的售水量。
桂林节水20年,成效显著;桂林节水,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