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地铁破译“一号线密码”
乘坐地铁一号线的上海市民常常抱怨车子太挤。车子挤有个重要原因:病车故障车多,列车检修时间过长,影响了“出勤率”和运能;而且超负荷运行下,车辆安全性会打折扣……昨天,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宣布,因为破译了国外供应商的“技术灰盒”,今后情况将大为改观。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地铁首批16列直流列车,是从国外引进的。如今,这些车已经进入高维修期。但为了“保密”,国外供应商没有提供关键技术,由此产生了引进设备的“技术灰盒”。
“无法破译关键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地铁运营公司一名负责人说:“以往,这些列车一旦发生动力系统故障,我们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此前,地铁运营公司为了确保故障列车尽快修复,不得不采取“急办法”,花钱购买备用件。但即便如此,由于找不准故障点,列车仍必须长时间退出运营,会大大影响地铁一号线运能。
近日,从上海市科委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上传来喜讯,“一号线密码”已被破译,历时3年取得的成果是一个“综合测试台”。
据透露,这个“综合测试台”能模拟地铁列车运行的状况,免去列车实际上线测试的麻烦,缩短检修周期。原本六七个人花两天才能完成的检测工作,现在一两人在2个小时内就能“搞定”。
“破译了这个‘技术灰盒’,我们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能。更重要的是,地铁一号线运行将更安全可靠,上海市民乘坐将更放心。”上海地铁运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同时透露,在上海其他几条地铁线路上,不存在类似的“技术灰盒”。
目前,上海地铁单日最高客流已超过240万人次,运营线路总长达123公里,开通车站81座,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而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将建成11条轨道交通线,总长超过400公里,每天运送乘客近600万人次,承担全市公共交通出行量的35%以上。 首席记者晏秋秋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