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姬恒飞)我区自9月份开展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来,初步筛选推荐的68项目录中,目前67项都已有了申报传承人,而且大都是争相踊跃。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千年贺兰石刻工艺竟难求申报传承人!为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发出了向贺兰石刻工艺行业寻求申报传承人的呼声。
今年我区的回族花儿艺术、回族民间器乐及其民俗、回族传统服饰习俗及其民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对我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据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目录共有68项,其中银川市有5项,包括宁夏坐唱、回族踏脚等。
但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名重物稀”的贺兰石刻工艺,目前已进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保护、抢救更是迫在眉睫。该中心主任靳宗伟分析认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贺兰石刻行业前景不被看好,许多人都已转行,“人在技艺在,人走技艺走”现象突出;另一方面是目前市场上贺兰石制品假货多,冲击了真品市场,为降低成本,一些制作生产企业用机器来加工制作,真正手工雕刻的已很少。而且,一些传统雕刻世家的传承人都已年迈,且后继乏人。靳宗伟告诉记者,目前贺兰石行业连行业协会都没有,该中心也曾先后找过一些行业内的企业,动员其来作为申报主体传承工艺,但在分散、规模小的行业企业中,没有人愿意干。
针对贺兰石刻工艺的保护传承,靳宗伟对记者说,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培育传人;另一方面,要坚持“抢救第一”的原则,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录制后,进一步建立有搜索、查询等功能的数据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