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了干洗的旺季,哈市道里区消协门口常会排起长队。“最忙时1个小时要接待12个市民投诉,都是衣服被洗坏的,大多数是在不正规的小店里碰到了‘李鬼’。”
消协工作人员聊起了前两天的一件事:“一件漂亮的新夹克,从干洗店洗出来之后,居然立起来了。 摸上去硬邦邦,没法再穿了。”类似的事情,全是因为干洗店员工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明明不能干洗的衣服,却被扔进了干洗机。
“人造革、仿皮及树脂涂层的衣服,容易和干洗溶剂起化学反应,不能干洗;带塑料纽扣的衣物也不能干洗,扣子可能会溶化。”这些常识,偏偏有许多洗染业从业人员一无所知。目前哈市洗染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80%%以上的从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培训。
而像干洗店应该使用怎样的洗涤剂和设备?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怎样的资格?这一系列的问题,由于目前哈市干洗行业缺乏法规,没有相应的管理依据和标准,很难监管。
去年,依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国商业联合会制定了《全国洗染行业诚信服务公约》。但行业协会毕竟属于民间团体,对干洗店的监管不具备强制性。管理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干洗行业的法规,使这个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能够健康地发展。在健全的干洗行业法规出台之前,只能先建议广大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的大型干洗店。(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