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低矮平房已经拆掉,正在盖起3层小楼房,站在自家二楼的阳台上,今年82岁的陈琼润老人再也看不到中山纪念堂。从记事开始就看着中山纪念堂过日子的老人,一直到现在还有些不习惯。
说起中山纪念堂,老海口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是海口各种重大活动举办地的礼堂,也将走过80年的历程。 或许在城市的变迁中,中山纪念堂早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对于居住在中山纪念堂周边老巷的居民来说,中山纪念堂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童年嬉戏的最佳去处
11月27日上午,记者有些冒失地“闯”进了座落在中山纪念堂西侧的陈家老屋。其所在的弄堂里,住着三四户人家。
已经82岁的陈琼润老人出生于1924年,从记事开始,除了日军侵占海口期间短暂离开以及近些年来遇上台风天被迫转移外,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这座老屋,也就没有离开过中山纪念堂。老人告诉记者,虽然他出生的时候中山纪念堂还没有建立,幼时也没有纪念堂建设的印象,但是从记事开始,中山纪念堂就是他和附近的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老人现在所住的二层小楼已有近70年的历史,以前站在小楼的平台上,一看过去就能将中山纪念堂完完全全收入眼中。老人说,那时候中山纪念堂是海口很重要的建筑物,平时大门都锁得紧紧的,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去。但是纪念堂的前庭可就不一样了,平坦的地面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
老人还记得,小时候他经常在纪念堂前放风筝、弹玻璃珠等,常常玩得不亦乐乎。就连10多岁快娶媳妇时,他还跑到纪念堂前放风筝,新媳妇的姐妹们看到,还开玩笑地对他媳妇说,你看你老公像小孩一样在放风筝,不要嫁给他算了。“说是那么说,最后还不是嫁过来了。”说到这里,老人很得意地笑了。
日本军队驻扎纪念堂
陈琼润老人关于中山纪念堂的快乐记忆在1939年春嘎然而止。1939年2月,日本军队占领海口,当时海口有点规模的建筑物都驻扎了日本兵。中山纪念堂也不例外。
老人告诉记者,日本兵住进中山纪念堂后,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不能也不敢再靠近,日本兵把附近居民家的猪、鸡等家畜家禽都赶进纪念堂内。他曾经看到,日本兵用军刀来杀猪,但他们只吃瘦肉,每次将瘦肉切下来后,就会让旁边的居民来收拾剩下的猪皮和肥肉。因为日本兵经常会闯进家里来随意拿取一些生活所需品,吓得家里人心惊胆战,为了安全起见,他一家只好外出短暂躲避,再回来时发现家里已被日本兵翻得乱七八糟。
关于日本人的记忆,陈琼润83岁的老伴何引姑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和一个日本家庭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故事。她告诉记者,就在他们老两口现在住的小楼上,曾经住过一户日本人,估计是来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一个老人、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孩子,借用了他们对面的房间。老人还记得,女的总是穿着窄窄的长裙,还穿着夹脚的木屐。最让他们觉得奇怪的是那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都是跪着的。何引姑老人说,那一家人很和善,但是因为大家都听不懂对方说的话,所以很少交流,不过在她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们还送了一盒爽身粉。
可以看见大领导的地方
日本军队投降后,中山纪念堂又恢复了平静。解放后,中山纪念堂依然承担着举办各类重要活动的任务,其中包括海口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陈琼润老人告诉记者,以前普通市民难得见到领导,但是由于中山纪念堂经常开大会,因此附近的居民会在来开会的人中猜测哪个是大领导。不过让纪念堂旁的居民印象最深的,却是在中山纪念堂举办过的各类追悼会。以前每当有什么重要领导去世的时候,就会在中山纪念堂举行追悼会,那时候大小领导都会来参加,居民们或站在家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或站在家里的阳台上,边听着纪念堂内传出来的哀乐,边通过大开的窗户看着里面的情形。
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山纪念堂慢慢失去原有的重要性,甚至一度被商铺包围,改为录像厅、茶坊、印刷厂等出租。今天,经历了近80年风雨的中山纪念堂已改造成海口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电影放映基地。
背景资料
中山纪念堂
位于文明西路北侧的海口中山纪念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20平方米。民国14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发动商界等捐资筹建海口中山纪念堂及中山纪念亭。中山纪念堂于次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1964年,纪念堂重建,占地面积1045平方米,共二层,正门横眉刻“中山纪念堂”五字。可同时容纳1200人开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