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劳动监察支队监察员正在厦门新澳联食品有限公司检查企业用工情况。(王协云 摄)
年关就要到了,关于劳动、工资方面的投诉又成了本报热线的“热点”,为了维护农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记者行动”的记者积极与劳动监察部门配合,许多投诉在劳动行政部门的重视下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违规克扣的工资退还了
洪先生日前向本报热线投诉,他的弟弟洪国林在位于湖里安兜的新澳联食品有限公司当烤炉工,已经上班三个月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11月1日,他弟弟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管理人员对他说,没有辞职表过几天再说;过了三天,他弟弟又去公司要求辞职,管理人员说主任不在没法办手续,让他再等几天。可一个星期过去了,公司方面还是没有答复。11月8日,他弟弟离开了这家公司。前些天,公司电话通知要辞退他,还要扣他9天的钱,说是以他旷工3天、按三倍来算,还要给他记大过、扣罚200元。洪先生说,“因为公司未能及时办理离职手续,我弟弟才被迫‘擅自’离岗,怎么能按旷工论处?还给予双重处罚,太不公平了。”
记者向市劳动监察支队反映了这个情况。昨日下午,记者随市劳动监察支队的执法人员到新澳联食品有限公司,对洪先生的投诉作进一步调查。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对处罚洪国林的事实无异议。但他认为,洪国林擅自离职前曾经填写了一份“离职申请表”,申请表上的离职日期是11月27日。由于洪国林没有遵守制度,提前“走人”,才对他进行处罚。
听了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后,执法人员认为,依据去年12月劳动部颁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因此新澳联食品有限公司对洪国林的处罚是不当的,应退还洪国林的工资。新澳联食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定后,表示处罚有不妥之处,将如数退还洪国林的工资。
被拖欠的工资可以领到了
林先生是轮渡国贸金海岸工地的管理人员,该工地承包方是福建建工集团。他工作了8个多月,可用人单位一直没有付给他工资。8月份他曾向市劳动监察支队投诉,处理结果是福建建工集团应付给他1万多元工资,但至今他没拿到一分钱。
是什么原因导致林先生拿不到工资呢?记者联系了建工集团。他们答复说,林先生拿不到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设单位至今还欠他们部分工程款,所以部分人员的工资支付出现困难;二是林先生是建工集团下面一个施工队聘用的,工资不是由建工集团直接支付,加上林先生与聘用他的老板是亲戚,因为私下有矛盾,市劳动监察支队做出裁决后,建工集团准备付钱给林先生,但他的亲戚不同意。
连日来,劳动监察支队执法人员与建工集团的有关负责人进行磋商,对方表示,不论施工队老板的态度如何,本月底之前,他们会直接将工资如数交给林先生。昨日下午,记者再次致电建工集团负责人蒋先生,他确认了这一说法。
工地摔伤获赔偿
对来自江西省余干县农村的胡智虎来说,今年算是撞上了“霉运”,8月下旬,他到厦门鹭恒达建筑有限公司海沧大桥收费综合管理楼二期工地做工才3天,在搭建临时食堂屋顶的石棉瓦时,从3米多高的屋脊上摔下来昏迷不醒,被工友送进了医院,经医生诊断,他的左脚和大腿骨折。此后的几个月里,他与家人一直在为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奔波。
在胡智虎治疗期间,他的妻子多次找厦门鹭恒达建筑有限公司工地管理员协商,要求开具劳动关系证明,解决医疗费以及工伤赔偿问题,可公司拒不接受。百般无奈之下,胡智虎于11月3日向市劳动监察支队投诉,提出了“认定劳动关系”的请求。
市劳动监察支队受理胡智虎的投诉后,第二天就与用工单位进行了沟通。市劳动监察支队有关负责人纪先生提出,虽然胡智虎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用工单位应给予一定补偿。经调解,双方当事人在11月15日达成了调解协议:厦门鹭恒达建筑有限公司海沧大桥收费综合管理楼项目部一次性支付胡智虎人民币4万元,作为其今后的后续治疗费、伤残补偿金、误工费等费用。原住院治疗费16000元亦由该项目部承担。
坐下来好好协商
11月20日,对陈清文等42名泥水工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经市劳动监察支队工作人员的调解,他们被拖欠了几个月的工资终于拿到手了。
陈清文说,今年8月24日,他带着41名工人到福建长兴建设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施工的岭兜110KV进线工程工地做泥水活,直至10月17日撤出,他们未领到一分钱,虽多次与工程发包方协商还是未果。11月1日,陈清文受工友们的委托,将福建长兴建设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拖欠工资一事投诉到市劳动监察支队。
市劳动监察支队受理陈清文等人的投诉后,当天就将这一情况通报给福建长兴建设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该公司于11月10日给市劳动监察支队送来一份情况反馈报告。报告称,陈清文因没有做过110KV进线的泥水项目,对价格不了解,在其进场施工时,公司曾就价格问题与其面谈并达成口头协议;公司还要求其试做一段时间,如果不能保证工期和质量将被清退出场。后来,陈清文等在施工中因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被清退,在结算工程款时,陈清文不接受原先约定的价格,该公司也无法接受他提出的要求。
虽然双方都有自己的说法,但劳动部门在了解了情况后,召集双方坐下来协商,最终,42名泥水工拿到了5万多元工资。
本报记者 晓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