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南都·联通十年之友
南都正传之1997年
这是一句质朴的口号,完全没有若干年后《新京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豪气。1997年,刚刚问世的南方都市报,只是谦卑地希望能让人们“看了都说好”。
创业之初 努力解决“有与无”
这一口号,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新入者的典型诉求,也同样表明了它的姿态:对新闻可读性的执著追求。南方都市报创办者之一的程益中后来在回顾创业历程时指出,当时一切的努力都是在解决“有与无”的问题。如果不做出不一样的新闻产品,那天天出版的都市报就会没有人看,就会变成“无”。
必须重视新闻的可读性。这在今天看来如此简单的道理,在1997年却令南方都市报显得十分“另类”。与注重时政,沉实刻板的传统机关报办报方式不同,无论是社会新闻、娱乐新闻还是国际新闻,只要有价值,有可读性,南方都市报都会不吝版面篇幅大事报道。
这一年1月份,南方都市报对威德公司要求职工上交100只死苍蝇才能放假的新闻进行穷追猛打;4月将不乏猎奇色彩的《变性丽人的情爱悲歌》连载制作成特刊发行;7月以7个版的篇幅报道香港回归盛况……
系列报道 独领风骚同城媒体
这种不拘一格报道新闻的方式在1997年9月发挥到极致。
9月1日,英国戴安娜王妃车祸遇难的第二天,同城媒体都只用几百个字轻描淡写地报道此事,南方都市报却推出最为详尽的3个版专题。接着,一连7天,有关戴安娜生前身后的新闻铺天盖地地在南方都市报出现,一直到9月7日戴安娜葬礼专题。这一周,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独领风骚,发行量几乎翻了一倍。戴安娜的系列报道也改变了中国报业报道国际新闻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前景。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追求新闻的可读性,绝对不是简单的哗众取宠。正如现任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庄慎之所说,早期南方都市报既带有一般都市类日报的特点,实际上又已表现出了与别不同的境界与追求,它重新定义了“新闻”与新闻价值。
推销报纸 全体出动“大扫楼”
制作好了新闻产品,还要将它推销出去。1997年,南方都市报发行部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扫楼行动”,众多发行人员及记者、编辑被组织起来,挨家挨户地上门推销报纸。读者熊维萍就是在那一时期开始订阅南方都市报的。“刚开始,我们被它新颖的版面设计所吸引。”她说,“到了后来,我们逐渐发现,这是一份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的报纸。再后来,我们家就只订这份报纸了。”
本报记者 王瑾
图:
1997年9月,南方都市报推出《戴安娜王妃车祸遇难》系列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