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小明实习生韦超)“明明知道是骗人的东西,可就是拿它没办法,真是烦死人了!”南郊某大学的吴女士从国庆节后到现在已收到4封“中奖”信函,而且里边的内容都是一模一样,面对接连而至的垃圾信件,吴女士不胜其烦。
昨天上午,吴女士向本报反映,最近一段时间,她接连收到一些装有中奖广告的信件,说她中了奖,这样的事情报纸都报道过多次了,虽然她明知道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可这些信件却没完没了地寄过来,让她非常烦,可又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拒绝它。在吴女士办公室里,她拿着收到的信件告诉记者,这些信件的内容都是同一种形式,而且信封上发信人的地址为内详,连邮政编码都没有。第一封信是在国庆节后不久收到的,当时拿到信时,她还以为是什么广告呢,可是打开一看,却发现原来是中奖信件。里边的广告中夹着一张一家自称为国际珠宝公司的中奖卡,称她中的是奖金为28万元的一等奖,可令她奇怪的是,信封上邮戳的地址是广东省深圳市,里边的内容却称公司在江苏省南京市。“而且我从没购买过这家所谓的珠宝公司的任何产品,怎么会中奖呢?”由于信件自身漏洞百出,吴女士就没有当回事。
可令吴女士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又接连来了3封信封和内容相同的信件,这让吴女士感到非常烦。当她按上边提供的电话号码打通电话说自己来兑奖时,对方就开始要她的身份证号、身份证复印件,并让她缴税,吴女士当时就说:“你这是骗局!”对方一听就生气地挂断了电话。吴女士气愤地说,“这些无聊信件这样没完没了,搞得人真是心烦。”据吴女士说,学校里其他的同事也经常收到类似的“中奖”信件和无聊的广告信件,大家都同样感到非常烦。她曾找过公安部门,但民警只是说让她不要相信。还找过消费者协会,消协的人说,这不属于正常的消费活动,不属于他们管。“难保以后不会再收到这样的信件,真不知道怎样才能摆脱这些无聊信件的骚扰。”吴女士说。
记者咨询了一位律师,她说,这种行为属于侵犯他人权益,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按情节可以索要精神赔偿,当事人可以进行民事起诉和向公安部门报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