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清晨,在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旅顺西站,一袭白衣的“中铁渤海1号”渡船优雅地停靠在码头旁,整装待发。
这是烟大铁路轮渡试运行的第9天。渡船每天在大连和烟台之间往返一次,昨天夜里9点从烟台拔锚,今早3点进港,经过3个多小时的卸船和装船,到6点30分,5组每组10辆的列车经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铁路栈桥,稳稳地停靠在火车舱内。 记者通过栈桥走进船舱,只见经过绑扎的火车像等待检阅的士兵,满载着货物,即将跨越渤海海峡。
9点,一声嘹亮的汽笛响过,渡船缓缓驶出港口,向着海峡另一端破浪前行。
烟大铁路轮渡北起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市旅顺口区长岭子站,南至山东半岛北部的烟台市珠玑站,纵贯渤海海峡。新建铁路引线34.35公里,海上运输距离约86.28海里(159.8公里),是我国最长的跨海铁路轮渡。
在铁道部、交通部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9月底烟大铁路轮渡项目铁路工程通过铁道部初验,日前已得到交通部、铁道部对开通试运营的批准。
11月6日,试运营取得了圆满成功后,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迟宝璋表示:一条北起哈尔滨,南至杭州湾的2200公里的东部沿海大通道,已经宣告形成。
从东北到东部沿海的直线通道
烟大铁路轮渡的通航具有远远超出其本身价值的标志意义———正如迟宝璋所说,它标志着原本断为两截的铁路大动脉真正合龙,成为把东北、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域直线连接的南北大干线。
这条“东北至长江三角洲地区陆海铁路通道”,北起哈尔滨市,沿哈大铁路至大连,经大连至烟台海上轮渡跨越渤海海峡抵烟台,顺蓝烟铁路至蓝村,自蓝村至新沂,由新沂至长兴,南端止于浙江杭州湾北岸,总长约2200公里。纵贯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6省。
作为我国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之一的东北至长江三角洲地区陆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大铁路轮渡项目,从论证至今已经有12年的时间,期间中央、部、省领导都做过多次批示。2003年8月6日,国务院批准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被纳入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3年12月30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200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修建,可开辟东北地区至山东省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最短路径,将形成一条新的铁路入关通道。烟大铁路轮渡渡船既可渡运火车,还可渡运汽车、旅客。
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立权对记者说,烟大铁路轮渡项目的建设和开通集中反映了国家运输布局的战略取向,体现了铁道部在重点项目投资建设中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运力保障的建设理念和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建设成果,标志着我国东部陆海铁路大通道的全面贯通,对促进沿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铁路建设的里程碑
19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轮渡在英国费思湾诞生,随后在欧洲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波罗的海沿海国家,如丹麦、瑞典、德国,铁路轮渡技术十分发达,这些轮渡线已形成欧洲铁路网的组成部分,是北欧四国与欧洲铁路联结的纽带。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经开通使用的铁路轮渡线共有70多条,航线总长约1.4万公里,其中跨海轮渡航线50多条。从国外铁路轮渡发展里程看,铁路轮渡没有发生过意外,已经是一种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
而在中国,此前只有粤海铁路轮渡成功运营。2003年1月7日,粤海铁路轮渡首列货物列车开通。2004年12月5日,粤海铁路轮渡首趟跨海旅客列车开通。在世界上一共有34条百公里以上的跨海铁路轮渡,而在中国还是空白。
作为中国自行建设的第二条跨海铁路轮渡、世界第35条百公里以上的跨海铁路轮渡,烟大铁路轮渡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中国铁路建设立下新的里程碑。
据了解,中国铁路建设目前最有挑战性的项目是“两高一海”,其中“两高”是指青藏高原铁路、高速铁路;“一海”就是指跨越渤海的烟大铁路轮渡。
烟大铁路轮渡项目集铁路、港口、渡船、海上安监四项工程于一体,涉及多学科、多行业、多专业,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多,制造、施工难度非常大,特别是要征服海难频发的渤海海峡,复杂程度超过人们想象,其中多项技术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之最。
“中铁渤海1号”渡船是中国第一次采用综合全电力推进系统的客滚船,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采用第三代电力推进系统的火车滚装渡船,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船舶价值最高的客滚船,造价达4.4亿元。
烟大铁路轮渡工程的“灵魂工程”———铁路栈桥,是中国最先进的铁路栈桥,由德国PAHL公司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联合进行设计,首次采用一对五道岔,并且首次在梁体上采用焊接厚达120毫米桥用钢板的工艺。
“烟大铁路轮渡充分展示了我国综合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中铁渤海铁路轮渡的发言人无比自豪地说:“这是中国富强的标志!”
社会责任高于企业效益
作为一个投资31亿元的重大基础项目,烟大铁路轮渡能否盈利成为人们必然要关注的焦点。
目前,由于项目处于试运行阶段,烟大铁路轮渡的收费标准还没最终确定,目前是按照火车走原有陆上通道的运价收取,这对于货主来说,没有增加或减少费用,但是减少了时间,获得了便捷。对于交通体系而言,增加了一条通道。明年烟大铁路轮渡正式运营,将有2条船对开。到2010年,烟大铁路轮渡将投入4艘轮渡运营,双向运力将达到1000万吨。公司的远期目标是9条船同时运行,届时形成规模效应,经营方面应该不存在压力。
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立权认为,这个建设是否会良性运行,取决于宏观经济发展和自身运营能力。但不论赚钱与否,这个项目都要上———这是中国铁路必然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他强调,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这条通道。烟台与大连,海上运输距离很近,可是,因为一湾浅浅的海水,火车生生地被挡在了渤海湾畔。
不论由胶东到东北,还是由东北去胶东,火车必须绕道山海关,这比直接走烟台———大连航线要多出600—1600公里。尽管如此,山海关每天只能通过58对列车,整个铁路运荷的满足率仅仅只有35%。绕过山海关,直线取道海上捷径,成了这一区域人们多年以来的梦想。
烟台———大连航线连接的山东、辽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圈中最繁忙的经贸交流区域之一,两地间年货运量超过1800万吨,旅客过往量达六七百万人次。然而,由于海况及气候条件复杂,这里又是我国发生海难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1997年到2003年短短7年间,就发生了8起重特大事故,被人们称为“中国百慕大”。专家认为,在渤海湾出事的船舶中,客货混载的客滚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烟大铁路轮渡的开通,既缓解了绕道山海关的苦恼,又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保障渤海海峡航运安全。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表示,比之企业效益,社会责任更重要,所以这个外资看好并追逐的项目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国家投资的方式。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
烟大铁路轮渡在火车、汽车、旅客上船的通道设计上,采取了“立体规划、各行其道”,火车、汽车、人行栈桥分别有专用的通道,做到了火车、汽车、旅客的安全隔离。候船楼在内装设计中把最好的区域留给旅客,并采取了手扶式电梯、无障碍设施等人性化设计,确保旅客进出港快捷、方便;人行活动栈桥是中国客滚船港口第一次采用人性化航空标准设计,旅客通过全封闭人行栈桥在船中部上下船,使旅客能够安全、舒适、快捷上下渡船。
记者从中铁渤海铁路轮渡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工程将建设与环保同等对待,建设一方、保护一方、服务一方、有利一方。烟大铁路轮渡北港施工场地正处在老铁山候鸟自然保护区内,为加强施工管理,保护候鸟迁徙不受影响,公司成立了“候鸟保护小组”,在候鸟迁徙季节,要求各施工单位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掌握候鸟迁徙到施工所在地的时间,并在这一时间段内禁止机械施工、运输车辆,土石方爆破避免噪音及振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烟大铁路轮渡工程有大量的水下作业项目,为防止海水污染,公司要求各施工单位要通过严格的环保措施审核,并把施工中的环保防范措施与安全质量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对待,严格按当地海洋管区规定的地点进行淤泥倾倒。本着边建设、边绿化的原则,轮渡港建设布置遵循了“集中、统一、和谐”的建设理念,既能满足轮渡港的功能,又能体现景观港的特色,目前已经成为当地新的工业旅游景观。(辽宁日报刁新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