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初到一个陌生的国家,继空气质量和城市建设之后,第三个直观感受就要数道路交通状况了。日本人讲礼貌、守规矩世界闻名,出行上路也是如此。在日本,全体交通参与者,尤其是机动车驾驶员的文明礼让、恪守交规确保了交通安全,促进了通行效率,也体现着社会和谐。
交规之外“规矩”多
和北京比起来,东京市内可谓没有大路,而且不常见到立交桥,市内核心区的很多干道也只不过是双向四车道。东京车流密集,但是基本不堵车,道路通过率极高,事故率极低,交通繁忙而井然有序。这靠的是以全体驾驶员的一整套良好驾驶习惯为依托的高效交通。
首先,日本人开车踏实,极少看到车辆为了提高速度而在车流里钻来钻去。大家通常是守住一条车道开到头,快的慢的各得其所。其实频繁换道算不上违章,但是又最容易降低车流的整体速度。老老实实跟住一条车线,主要是凭日本司机的自我约束。在日本驾校,学员毕业时都要签署承诺书,其中一条就是保证不乱并线,不为提高个人效率而影响整体效率。日本司机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其次,日本人开车守规矩。除了遵守硬性交通法规外,约定俗成的很多规矩使驾驶员形成了整体默契,既避免了争抢,也避免了多余的礼让,确保了车流顺畅。比如,在两队车并成一队或者支路车排队进入干道的时候,司机都懂得一辆插一辆地交错汇流;还有转弯车即使排起长队也必须让对向驶来的直行车先行。
在日本,一条车道行驶缓慢不会引发整个道路拥堵。东京市内有一张全封闭的两车道高速公路网,车流量很大。在道路分叉处经常可以看到,去往一个方向的车流提前一两公里就靠一侧排成长龙缓缓移动,而另一侧车道畅通无阻,绝对不会出现众多车辆从畅通道路一侧开到分叉处加塞,导致两条车道都被堵住的情况。
街上没有特权车
高效交通的另外一个成因是在日本开车很放心。行人和非机动车不乱穿马路并且严格遵守信号灯,确保了道路和平交路口的通过率极高。驾驶员只要看到绿灯,就完全可以放心地全速通过,根本用不着“未雨绸缪”地减速。车辆从狭窄的街道上飞驰而过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示着这个国家的效率。
日本人一般没有特权意识,所以街上也没有特权车,几乎所有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下都没有任何显示特殊身份的标志物。由东京都公安委员会发放给外国记者的采访证是记者见过的唯一特殊标牌,用起来很扎眼。东京街上警车不少,但是很少拉响警报,执行非紧急公务时都是规规矩矩的,和社会车辆没有两样。最常见的特殊车辆是消防厅的白色救护车,此外偶尔能见到用于运送血液和工程救险的车辆配有警灯、警笛。街道上警笛一响,其他车辆都会立即尽最大可能地减速、避让,政府的公信力由此可见一斑,而警车用高音喇叭喊话时使用的也大都是“请让一让”、“请您靠左行”等礼貌的语言。
社会车辆中能够享受特殊礼让的有四种:公交车、驾校的红色教练车和贴有代表新手和高龄司机标志的车辆。遇到公交车出站、教练车碍事或新手和高龄司机,其它车辆经常是礼貌、耐心,呵护有加。
人人礼让效率高
官方统计表明,日本是全世界交通事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尽管如此,日本政府还是不遗余力地提醒民众注意规范自己的交通参与行为,重视交通安全。日本街道上的很多警察岗亭门口都挂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一天全国因车祸死亡和受伤者人数。交通事故多发地旁一般设立醒目的标志牌,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
记者在日本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开车上路,但是只见过3起轻微追尾事故,没有看到过行人和非机动车被撞,也没有遇到过路口被车辆堵死或者车流长时间一动不动的情况。
总之,日本人开车不争抢,也根本不需要争抢,因为全体国民较高的整体素质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在遵守规矩的同时能够享受效率与公平。在这个前提下,大家开车以让为主,从不斗气,如偶尔有车辆插队,队里的车大都会让行,绝没有死死顶住不让进的情况,因为若非紧急也不会有人加塞。即使被极个别的危险驾驶行为侵犯,司机最多不过是短促地鸣笛,这也是日本街道上少有的喇叭声。闪烁远光灯的意思不是警告和要求对方避让,而是“您先行”。受到礼让后,驾驶员或是打一下“双蹦灯”表示感谢,或是招手甚至转身点头致意。
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小而言之是展示国民讲礼貌、守规矩的好习惯,大而言之则是折射出一种平和稳健、遵守规矩的健康社会心态,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新华社驻东京记者张华)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