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松江泗泾钢材市场做生意的福建老板程丽蓉,因乳房肿块到松江区中心医院就诊。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上午进院,下午就进行了手术,前后只用了1天,而且治疗费用也仅用了1159元。相较于以前,程丽蓉节省了10多天时间,医疗费用也便宜了2000多元。 程丽蓉这次手术之所以能又快又便宜,应归功于去年10月松江区推行的“三医(医疗、医保和医药)联动”综合改革。
“三医联动”的关键在于政府责任回归,从管理群众回归到服务群众。在松江区区长孙建平看来,此次医改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医疗、医药和医保三方互动,尤其是改变了以往脱离医保推进医疗、医药改革的旧模式。
政府埋单居民负担减轻
去年10月起,松江、长宁两区成为上海“三医联动”医改的两个试点区,松江实行综合改革,长宁推行医疗改革。在上海市医保经费放权的前提下,松江大力推行收支两条线和双向转诊机制,居民治病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也有所提高。医改成效似已初现端倪。
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政府责无旁贷。孙建平认为,政府责任到位的前提是区、镇两级财政必须到位,由政府出钱购买公共服务,完善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而这一切得以实施又得归功于上海医保经费全面放开的医改新政。
按上海现行医改方案,在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基本配置上,基本确保卫生事业支出与同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同步。
不再唯利医院功能转型
去年10月以来,松江取消医保经费总量控制指标,实行医保费用区域定额管理。同时,改变医保经费支付办法。由原来的“后付制”改为“预付制”,由原来的“被动支付”改为“主动支付”。
在政府主导下,全额财政拨款,各项收入全额上缴,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全面预算管理,医疗机构趋利的路径被彻底切断。职工个人收入与医院、科室的业务收入“双脱钩”,遏制了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的趋利行为。
根据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核心,建立医务人员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孙建平介绍,在新的绩效考核中,50%为工作效率,30%为社会效益和群众满意度,20%兼顾质量和成本,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适当向关键岗位、医务人员和全科团队倾斜。
松江区卫生局局长张真诚说,“三医联动”改革前,卫生系统的运营费用,主要来源是药品回扣、医疗收入、财政补贴。为“弥补经费不足”,不少医院将经济指标层层分解,院长、科室主任、医生一门心思都在打着“经济效益”的小算盘,“大处方、大检查”比比皆是,病人怨声载道,主管部门也无能为力。
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成立后,政府加强了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成本控制、运行指导、管理和考核,通过监管和引导,使热衷于“大检查、大处方”的医院不赚反亏,诚实守信医院获利。这样,院长、科室主任、医生从繁重的经济指标压力下解脱出来,医务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
试点成功明年全市推广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陈志荣透露,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今年内将推广到浦东、闵行、卢湾、徐汇、静安、宝山、黄浦、嘉定等8个区,明年进一步在全市推开。届时,上海市社区卫生和农村医疗一系列新的惠民措施将逐一落实。
“松江‘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独创的,也是‘三医联动’改革的方向。改革是相当成功的。”上海社科院教授陆道生高度评价了此次松江医革方案。在他看来,松江近一年的改革证明,改革的焦点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回归,才能促使“三医联动”落实到实处,老百姓得到实惠。据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