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力发展信息、新型医药和环保设备、新材料“两大、两小”产业,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高效农业和知识型服务业“三大关联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由杭州高新(滨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点”的发展向13个区县(市)“面”的发展、从“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从政府引导型向企业主导型的转变
本报讯(记者翁若川)昨日上午,我市召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作会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强调,要围绕建设“天堂硅谷”目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打造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成果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使杭州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密集区。
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忠焕主持会议。市四套班子领导虞荣仁、于辉达、朱报春、叶明、吴键和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浙大党委副书记陈子辰、浙大副校长张土乔等出席会议。杭州高新(滨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了典型发言,萧山区、临安市作了表态发言。
王国平指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天堂硅谷”,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杭州优势,面向未来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杭州高新(滨江)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我市涌现了一批重量级高科技企业,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产业链”,国家级基地和试点进展顺利,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学城建设成效显著,涌现了一大批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
王国平指出,杭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要变压力为动力,变劣势为胜势,变挑战为机遇,着力解决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谐创业氛围不浓、政府主导力不到位等问题,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进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
王国平强调,要大力发展信息、新型医药和环保设备、新材料“两大、两小”产业,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高效农业和知识型服务业“三大关联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由杭州高新(滨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点”的发展向13个区县(市)“面”的发展、从“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从政府引导型向企业主导型的转变。(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王国平指出,要充分发挥杭州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体制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突破体制、环境、人才三大“瓶颈”。要牢固确立体制重于技术、环境重于政策“两个重于”理念,突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企业“三个重点”,切实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相结合;三是坚持抓大不放小,实施“群体战略”和“大公司战略”,实现“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相结合;四是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国际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五是把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成城市副中心,实现“建区”与“造城”相结合。
王国平强调,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进一步落实六项举措。一要落实责任。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全力抓,各级各有关部门明确职责、落实专人。二要制定规划。各区、县(市)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制定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三要建设载体。抓好“信息港”、“新药港”和杭州高新(滨江)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高教园区等“两港七区”建设,推进国家级基地、试点建设,建好开发区、城区、企业三个层面的孵化器。四要健全体系。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加强国内外创新合作交流,发挥公共创新平台作用。五要完善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全社会创新创业体系、投融资保障体制和公共财政配置体系。六要引资引智。解放思想、用足政策,既要引资,更要引智。
部分担任过副市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县(市)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省级开发区以及在杭省部属、市属高校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