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整洁的街道环境倾注着城管人员辛勤的汗水。
“城市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这是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和谐、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活在这个城市万千百姓的热切期盼。2005年9月25日,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成立了市城管综合执法局,标志着城市管理长期多头执法,“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顶‘破草帽’”的状况开始从管理体制上探索解决。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甫一亮相,便让市民眼前一亮。困扰城市管理多年的钟楼周边游动核桃酥商贩欺诈路人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制黑窝点被连锅端掉。久治不愈的城市“牛皮癣”野广告,其发布者受到重创,11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其他野广告犯罪分子,闻风而散,落败而逃。
漂亮亮相诚然可贵,但长期事业还要靠机制保障。为此我市专门出台了《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市级有关职能划出部门行政执法工作衔接意见》,避免了昔日那种要么多部门重复管理,要么都不管的现象。《西安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市、区行政执法局作为行政执法主体各自的工作重点,使城市管理每一项内容都有了各自对应的责任部门。为全面落实城市管理执法责任,我市随后在西北地区率先推出城市地域“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网格化”管理将我市城六区和三个开发区划分为158个执法管理单元网格,每个网格根据大小、繁华、区位的不同,灵活调整、配制执法人员,将每一名执法队员的管理责任和执法效果与责任地域相对应,使城市管理责任、考核、监督、效果有了科学的管理模式支撑。
管好城市,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能够经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的优良执法队伍是基础。为此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出台了“严禁上班期间饮酒,严禁吃拿卡要,严禁人情执法”等为内容的城管执法“八条禁令”,并聘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工作者等70名社会各界人员为城管监督员,实施广泛监督。同时,先后开通12342城管执法热线和城管网站,为沟通城市管理与百姓期望架起了宽阔桥梁。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打好城市管理攻坚战。在破解管理难题中,城管执法局积极听取市民、专家的意见,对不属于城管综合执法局职责范畴的问题,也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形成管理合力。对自身职责范围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使市民反映强烈的“城市道路、广场小摊小贩非法占道经营”,“机动车辆人行道乱停乱放、挤占压盲道”,“无证拉土车辆偷运、乱倒建筑垃圾”,“公交车牌、电话亭上野广告清理难”,“广场、商业街高音喇叭吵人”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城管综合执法局紧紧围绕“人性化执法精细化管理主动性工作”的要求,首先把人文化执法渗透到城管执法的各个环节。一年多来,市综合执法局诸多重大执法举措的出台,都更多运用执法论证会的方式,使各方利益群体能有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在市、区各局办公区醒目位置都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程序和执法程序,注明办理相关事物应当准备的各种手续、材料,保障了普通百姓对城管执法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和谐公共环境的建立。市综合执法局在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同时,强化队伍管理,通过“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年奖惩”工作制度,促进城管和谐执法功能有效输出,通过推出城管执法案件评查、城管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完善城管举报投诉处理、城管执法人员轮岗、城管执法工作研讨会等一系列举措,使我市城管综合执法不断向长效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坚持主动性工作,通过“城管法律进社区”、“城管法律进单位”、“城管法律进学校”等途径,促进广大市民学法、知法、守法,增强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城市管理的自主意识,为创造和谐、有序的城市公共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违免罚 带来良好效果
“哪里能进行渣土车封闭改装?”城管三支队近日接到不少这样的咨询电话,打电话来的车主大多是西桃园村的一些渣土运输户。该村的运输户为何这样积极主动要求进行渣土车封闭改造,这与该村一运输户不久前与城管三支队打过交道有关。
不久前,西桃园村一运输户的拉土车行驶到西门内盘道时,前胎突然爆裂,巨大的冲击力却将盘道内2平方米左右的花草冲倒。一位路过这里的市民,举报了毁绿事件。
“这下撞在城管人员手中,非罚个千把元不可。”“这事没个十天八天是处理不下来的,彭家的拉土车这次的损失可大了。”西桃园村村民们议论纷纷,第二天肇事者带了不少钱来到城管三支队接受车辆意外事故造成的毁绿处罚。“经调查,鉴于毁绿是由意外机械故障引起,没有主观故意,事件发生后能主动接受处理且花草损失轻微,根据首违免罚的原则,经我们研究决定对你免予罚款。你现在就可到交警那里拿执照了。”首违免罚让事主意外惊喜。事后村上的一些运输户听到这样的处理结果也很是感动。“今后拉渣土时一定要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这样的想法通过这件事开始在村上的许多渣土运输户心里扎根。近日,通过媒体了解到我市将通过为渣土车加封闭盖的形式,来减少渣土车运输污染后,运输户门便主动向有关部门咨询,希望能够尽快改装。一次首违不罚带来了良好效果。
疏堵结合 寓管理于服务
过去,每当夜幕降临机动三轮鱼贯而出,上街从事非法营运的现象,如今在鱼化村已经绝迹。20多位过去依靠从事非法营运三轮车生活的营运户,都已经通过政府的帮助或牵线找到了新的合法收入渠道。昔日非法营运三轮车主王军社感慨地说:“再从事非法营运实在对不住城管人员的一片真诚。”
在取缔非法三轮车营运整治中,雁塔区执法局鱼化中队,在搞好街头执法、宣传、教育、疏导工作的同时,针对辖区一些城中村成为“黑车”户聚集之地的情况,与鱼化寨街道办事处以及鱼化村综治办联手行动,他们深入各村,对“黑车”户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相关数据,发放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横幅,并利用城中村广播,每天不定期的进行广播宣传,为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王军社说,有一天,他晚上11点营运回来,没想到被在村上挨家挨户搞宣传的城管人员碰到,他想这次肯定要被罚款。可城管人员不但没有罚款,而是耐心地和他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动员他将车处理掉。当城管人员了解到从事营运是他家惟一生活来源后,又积极和辖区一企业联系给他找到了一份月收入700多元的工作。村上其他20余户三轮车经营户,也在城管、街办、社区等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新的合法收入途径。王军社说,政府工作人员真正是将工作做到了家,让人心服口服。
车站广场活地图
“乘608路车,到黄雁村站下车,就到了省人民医院……”在火车站广场,新城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十中队队员小刘,一边搀扶着一位老大爷,一边引他来到608路车站前。其耐心和蔼的态度,令来自凤县前来省医院看病的邢大爷深受感动。其实不久前记者见到这样的情景,在火车站广场每天都能见得到。负责火车站广场及周边城管执法任务的新城十中队的执法队员们,自觉兼职做起来往乘客的“活地图”。
火车站地区流动人员多,日人流量超过10万人,节日期间可达到20万人,大部分外地旅客对西安市地况不熟,问路成为他们下了火车后的一个普遍需求,有人甚者打出了“问路收费”的牌子做起“问路”的生意。在这种情况下,“街头群众的需要,就是城管执法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兼职为中外游客“指路”便渐渐成为执法队员们自觉的行为。这里的执法队员们被外地游客赞誉为“广场上的活地图”。最近为了把指路这个“闲事”管得更好,几名执法队员们又开始学起了英语,他们希望在今年通过英语考级,好为外国朋友“指路”。
态度坚决拆违建
城管执法系统2006年拆除违法建筑及乱搭乱建12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已经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更令人可喜的是如此巨大的拆除量,却干得和和谐谐,顺顺畅畅,绝大多数违章建筑都是在城管人员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后,由业主自行自觉拆除的,强拆率不到10%。
态度坚决,不容讨价还价,是违章建筑顺利拆除的基础。市城管执法局要求承担拆除任务的城六区执法局,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城管执法系统中心工作来抓。在违法建设拆除过程中,城管执法系统与土地、规划、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造成高压态势,形成了违法建设和乱搭乱建拆除的强大合力,使违章者不再抱侥幸心里。在认定违章建筑中,城管执法局坚持执法有据、程序合法的原则,与市规划局经过反复协调磋商,联合下发了《联合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程序》明确了违法建设在发现、制止、认定、拆除等环节的工作责任分工,在制度上为违法建设的拆除提供了保障。在认定为违法建筑之后,城管执法人员都多次上门宣传、告知违法业主,并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加强政策沟通,让被拆除违法建筑的业主心服口服,城管执法人员依法、说理、通情的良好工作风范,使违法建筑业主自觉拆除率超过90%。
本栏稿件由记者肖持刚采写
本栏图片由记者张万山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