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陵园修建记
作者:古野
傍临巩义市西郊,古老而美丽的洛河潺潺流淌着,过洛河爬上卧龙似的邙山岭,就看到了一片松柏滴翠古建筑嵯峨的园林,那便是诗圣杜甫陵园的所在了。
这里古称东首阳山,邙山岭身体上的一部分,亦是传说无卧牛之地的风水宝地。 据土地所有村康店遗存的杜甫后裔们说,他们的祖上就是为了看守神圣而又宝贵的墓园,才在此传下了一代又一代。我家和这里相距仅几里路,隔沟相望的。在我的记忆里,1958年以前,这里曾经是古老而苍翠的大柏树林,民间俗称圣人冢或大柏树坟,颇有一些气氛的。但在全民大炼钢铁的年代,柏树都变成了炼铁的木炭,这里便成了瘦弱贫瘠的田野。诗圣和他儿子宗文、宗武的三个墓丘静静的坐着,如三个光秃秃的山包矗立在蓝天和黄色丘岭之间,近看,一束束狼尾巴草在墓丘上摇摆着,直到这里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如今,这里已成了人们旅游朝圣的好去处了。我是改变这里容颜的主要谋划实施者之一,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美好的历史。
修建杜甫陵园并非我们刚开始的计划。
诗圣的故居也太破旧了,作为诗圣的同乡,我们陪同上级陪同友人观看时,总觉得脸红。多年来,凡有些事业心真正有文化的文化部门领导,都想给值得我们自豪而骄傲的乡贤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把诗圣故里修成个样子。他是世界文化名人啊,但他的故乡纪念性建筑和莎士比亚们相比,显得太寒酸了。
1985年四月,我带着从政后的困惑调文化局担任了副局长,主抓了文物工作,巩义诗圣遗迹的破落使我烙印上了非常的责任感。在和一群文人墨客朋友交往中,他们都希望我以文化人特有的事业心把这件事情搞出个名堂来。巩义的一老文物给我讲了个难以忘却的故事:一次,他陪同日本一个研究杜甫的专家瞻仰诗圣故里,在几里外的地方,日本客人就下了车,然后几步一磕头,往万分敬仰的杜甫故里步行而去。但到达破烂不堪的那里时,客人被眼前的情景触动得流出了眼泪。之后,我也听到不少外地专家领导戏言:什么时间,能把诗圣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就好了!
我们这个地方,文物古迹太多了,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康百万庄园……修复这些胜迹,都需要资金。省里、国家的文物经费我们每年都要争取一些,可总是吃紧。事业心就如一盘沉重的老磨总压抑着我和同事们的心。
1986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我们请了一些还在岗担任着重要职务的领导,还有些有知名度的文化人,在文管所简陋的办公室里开了一个研究会,想发动社会把这项事业办成。会上,大家都表现出了十分的热情,领导们分片包干了发动任务。我也暗自欣喜,我们真要给杜甫他老人家办成一件大事了。但是,时间一月一月过去了,我们并没得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也难怪,与会的大多数也是文化人,号召力毕竟太有限了,可能还会有其它一些难言的原因吧?
在我们都已感到希望渺茫时刻,有一个也算是文化人的,传达了个让我们雀跃的信息,郑州第二拖拉机厂的时任厂长表示,如果我们帮助为他们厂门口规划设计个小园林,他们可以出资五万元作为我们修复圣迹的前期启动费用。我从心里欢呼这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鼓动修复杜甫圣迹,应该拿出来个象样的规划设计图,还需要搞一些发动宣传,但是,我们太缺乏钱了,真有些力不从心啊!现在,正想瞌睡哩有人给递个枕头,何乐而不为呢?我召集了我市几个主要画家商议,几个人热情拦下这宗活,说一定要尽好这次义务。之后,他们加班加点,终于圆满完成了郑州第二拖拉机厂门口的小园林规划。但是久久未见拖拉机厂的五万元入帐。后来李振东、崔永仁等询问,才知这笔钱已被人悄悄取出来,大概自己处理到自己口袋里了。受了骗的画家们心里非常的气愤。世界上往往就是这样,当你为事业不怕流血流汗时,有些人却想着借力办自己有利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大家没有再缠进这件事情里去。
为了我们的事业,大家仍然在寻找着机会,不懈地做着工作。我们突然获得了个消息,河南省博物馆要举办一个国际书法展,我想,这是一个好机会。我们原先就有个计划,修建杜甫故里一定要建个碑廊,把1300多首杜诗全部请名书法家写出来刻成碑,作为诗圣故里的一个大景观。我们抄写了参展的所有书法家联系地址,由两位同志负责信索取墨宝。诗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很快,那些著名书法家们也怀着对杜甫的崇敬心情,无偿献出了墨宝350多幅。我们也言必行,不使书法家们失望,我和文管所领导商议后,挤出资金从河北曲阳买来了汉白玉碑坯,从当地买来了部分青石碑坯,找人在杜甫故里开始了刻碑工作。我们还使文管所两个善美术的同志根据大家的意见,开始了杜甫故里的初步规划图的制作。我们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造成一种形势,表明我们修复杜甫圣迹的决心,从而影响和感动社会有识之士捐献资金,促使我们事业的进展。
但是不久,我县文物犯罪活动出现了甚嚣尘上的形势,我因为协助公安局打击了文物犯罪分子,得罪了某些要人,被强令下乡兴办企业三年,以上工作便被迫停止了。
我提前完成了任务重回文化局后,又开始了给诗圣杜甫落实政策,经常和一批文人朋友商讨琢磨这项事业如何进展。我的文人朋友们也多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朋友说过:我们如果能把诗圣的事情办好,我们也不枉在这片地方上活了一辈子。
我们用纯朴而真诚的心思追求着这神圣的事业,大家也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988年末的一天,我市著名画家徐小龙兄找我,说了一个信息,工商银行信贷科长刘黑记准备和河南化工厂联手,社会集资在我们这儿的坞罗水库建设一个风景旅游区。但因为那里是市区饮用水源区,水利部门还未敢批准他们的计划。我和小龙兄都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我们俩商量,在合适的时候,小龙兄和几个文友可以做做刘黑记的鼓动工作。
我们都熟知刘黑记兄,而且小龙和刘黑记家还是亲戚呢。刘黑记是个很热情的人,事业心极强。以前,他在银行工作且事情繁多,我们原先也没有发动打扰他。
徐小龙约了几个书画家和刘黑记闲聊,就说起了杜甫,说起了杜甫的纪念性建筑的破败,说起了这几年大家所做的工作。刘黑记当下表示非常乐意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
没几天,刘黑记找到了我,还找了文管所的领导,探讨了杜甫故里的修建事项。我们的心想到了一起,也说到了一起。
成立筹委会,我们决定放在刘黑记兄集资有了眉目之后。
我和文管所的领导骨干及书画家朋友们,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做着准备工作,包括倡议书和规划方案的修改制定,杜甫故里所在镇相关群众工作量的摸底等。
刘黑记兄带着几个热心人,没明没夜走工厂下山村动员集资。不少有识之士马上响应了我们的倡议,报了不少集资款额。
资金有了着落有的放矢了,我们利用一个星期天,正式讨论成立杜甫故里筹建委员会。
当时,我们地方的主要领导还不大热公益事业,我们也不想邀请太多的领导参与此事,害怕影响了事业的进展,只请了对这项事业热情比较高的常务副县长杨立柱作为我们的名誉主任。其他参加会议的都是我们一群志同道合者,多是一批文化人。大家的激动心情都难以言表,多少年的努力就要真正实施了!
讨论由谁担任筹委会主任,因我时任文化局副局长,又抓文物工作,为这件事又做了多年的努力,且又是真诚做工作的人,刘黑记兄等提议让我担任。我当时就给否认了,我提议应由刘黑记兄担任,我任副主任。我想到了当时自己的处境,因为平时自己对待工作太认真了,个别领导对于我一直梗梗于怀,我不能因为我个人去影响这项伟大的事业,刘黑记兄社会威望高,有利于这项事业的开展。我在会上表示,只要黑记兄把资金弄来,我一定带领文物上的同志和文化界的朋友把这项工作干好。大家看我说的在理,都同意了我的提议。我们又讨论了资金管理制度。我们决定,决不化一分钱用于吃饭,都自己吃自己的。干工作,一律利用业余时间,全部属于尽义务性质,没有任何报酬。同时,为使诗圣碑廊、诗圣造像建设保证质量,并方便和外交往,同时开展一些诗书画活动起到宣传作用,我们研究成立了笔架山书画会。为了获得社会的支持,我们决定把倡议书广泛外寄发放。
我们的行动不但获得了本地人民的热烈响应,也赢得了郑州和河南省文物部门的赞赏和支持。我们的规划进行了高速科学的论证获得了上级的批准。但是,在解决用地的运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南窑湾的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坚决反对这件事情,任凭镇里怎么做工作,他就是不同意,还发动老百姓抵制,村里于是传出了用死人压活人的言论。我们都着急,我和文管所的同志反复做工作,无果。杨立柱副县长又专程到站街镇做工作,镇了领导到村里努力做工作,仍没圆满的结果。站街镇南窑湾村失去了一个好机会,我们失去了好规划马上实施的情绪。
我们意识到了,等待将没期限,应该改上杜甫陵园。大家的看法一致,开会一拍即合。恰又遇康店乡的党委书记周应修和康北村的领导积极性极高,这件事便进入了快车道。
我们把杜甫故里筹委会改为了杜甫陵园筹委会。
省文物局指示省古建筑研究所立即帮助我们规划设计杜甫陵园,省古建研究所指派总工程师李传泽和副所长工程师杜启明开始义务对杜甫陵园进行规划设计。
杜甫陵园原先并没有园的形状,1958年使这里的大片古柏随着大炼钢铁的土炉消失了,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里,这里又上演了惊险的一幕。当时的公社领导曾决定把杜甫和他儿子的墓冢平掉,使这里变成一片大寨式的海绵田。他们正在千军万马战猷酣时,老文物干部傅永魁等人发现了,他们以“犯上作乱”的胆略,找到了县里的领导,为即将覆灭的重要文物古迹鸣冤叫屈。县领导也不都是胡传魁式的人物,打电话让那里的工程停止了。工程搁置的现状却演义成了人们的一种迷茫,后来工程规划设计时,恰和规划设计的工程需要不谋而合,许多人对那时留下的地貌感慨戏说是天意,是诗圣杜甫显灵了。
当李总他们走到杜甫陵园的地方时,发出了惊叹声。原来,在杜甫墓前,当年平整土地留下了两块并列的台地,正处大,侧处小,都四四方方。李总说,将来建享殿、寝殿就甭再拉土垫高了。杜甫两个儿子的墓冢也平半截停在了那里。
康店人介绍说,当时搬运土方分工到户了,宗文、宗武墓那里分给了县民政局一个下放女干部,她带着小孩子,干干停停,没有把两个墓给平了。如果是别人,早就给平了。杜甫墓埋的是圣人,大家迷信,谁也不敢动工平,就留了下来。而且杜甫墓前还留下了土台,这不是天意吗?
为了慎重,我们聘请了文物、园林专家论证李总他们作出的初步规。大家对工程的名称、规模、具体内容、建筑风格设计、甚至大门的样式都提出了建议。
为了工程进行地有条不紊,我们分了工。刘黑记主任主要负责督促集资到位,我和文管所的领导主要负责征地、规划设计、绿化、质量等。
土地征用是件很具体的事情,我们初步勘察需要征地35亩,涉及好多户老百姓。虽然村里乡里领导作了大量的工作,可还有不少群众不大理解,需要我们帮助他们疏通大家的思想。村里召集了有关村民组的群众会,我和老文物傅永魁等也参加了他们的会。会议上,我向老百姓宣传了文物保护、开发旅游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老百姓发言说这是一件大好事,让出土地他们没意见。但是,在涉及土地价格和树木补偿上,大家有了严重的分歧。我们耐心给大家解释,大家的意见基本达到了一致。
在康店乡领导周应修和康北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89年9月1日,我们在杜甫陵园处征量土地32•018亩,加之原有土地1•6亩,共计近34亩。我和杨瑞甫代表文化局一方和康北村签定了征用土地协议。
但是,我们万万没想到,在郑州市办理征地手续时却卡了壳。我们原先都做好的工作,怎么会变褂呢?大家大惑不解。后来,同情我们工作的郑州相关工作人员才告诉我们,是有人给他们打了招呼,要求我们必须给地方财政局交纳12万元征地税。当时我们很不理解,社会集资修复杜甫陵园,修好后还是国家的,财政局没拨一分钱,怎么还要交钱呢?我们找时任财政局局长交涉,他不便说的那么清,只说必须交。我们请常务副县长杨立柱交涉,他已快退休了,说话也不灵了。几天后,他叹气对我们说:先交吧,将来我负责再要回来,别误了办手续。我们忍着愤慨交了12万元,果真很快办完了征地手续。过后很久,我们才知道,国家税务总局和文化部早有文件规定,文物点修复占地免交征地税的。当然,我们向财政局讨要过征地税,但是已经要不回来了。我们后来曾议论,这可能是政治效应,大概是没有把谁往前边供奉了,所以要给我们点眼色看看。
随着杜甫陵园建设的全面铺开,我们更感到了组织问题的紧迫性。我和刘黑记商量后,1989年10月6日上午,我们筹委会的几个发起者开会又研究了工程实施问题,分为规划设计组、基建组、材料征集组、后勤组等,都专人负责,每事有人去做。比如,水源由傅永魁去老家山头联系,暂铺设塑料管;徐小龙、李振东、康建树收集整理碑刻的书法作品等等。
我们一边干实事,一边积极加强了对外宣传。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都看到这是一件善事,有的呼吁有的给予了实际支持。
我们不会忘记,时任土地局局长李英晨和局里领导研究决定,免除了办征地手续的所有费用。
我们还收到了回郭镇赵一平老先生的一百元捐款和一封非常感人的信。他的信里写到——我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生活全靠孩子们供养。自从听到了你们集资修建杜甫陵园后,为此善举我有许多感慨,我省吃简用节余100元,让人带给你们,以尽我的绵薄之力。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吴海棠先生,听到我市文物专家傅永魁谈了社会集资修复杜甫陵园的消息后,他个人就捐出了人民币10000元,让先把诗圣墓作以修整。
康北村一群众理解了我们的诚心,把自己家保存多年的一方石碣捐献了出来。这是他家平地时在杜甫墓附近地下挖出的。那正是杜甫之孙嗣业把杜甫迁回安葬故乡的最早证明啊。上书“杜公部墓”苍劲的几个大字。也正合了明代编修周叙《经少陵墓》诗句所指:杜陵诗客墓,遥倚北邙颠。断碣居人识,高名信史传。猿声悲落照,树色翳寒烟。惟有文章在,辉光夜烛天。那块“断碣”终于又和世人见面了。
诸如此类的关爱之情,总是频频出现,令我们一群志同道合者感动不已,大家表示,无论多苦多难,我们一定要把这件好事办好。我们还决定把所有为杜甫陵园贡献爱心的人都刻记到将来的纪念碑上,让后人知道这项事业是人们拥戴的事业。
杜甫陵园的规划设计不是一般的工作,诗圣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它将会得到国内外成千上万人的观瞻和评价,它将会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符号记录住我们一班人所干事业的印痕。作为杜甫陵园的规划设计者,省古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李传泽是西藏布达拉宫维修规划设计组的组长,在我国古建规划设计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声望。他们为了把杜甫陵园的规划设计搞的节俭而又大气,一次又一次的亲赴现场测量考察,还查阅了大量的典籍,一次次修改方案。为使工程费用降到最低,他慧眼独具,利用地形地貌,巧妙布局了建筑,使杜甫陵园的设计呈出了一流水平:正门面南,门柱为直竖的两支毛笔形,笔头向上,寓意诗圣用如檩大笔以蓝天为纸写出了永远不朽的诗篇。左右对称有两个仿唐门庭。中轴线迎门口几十米处竖立花岗岩杜甫雕像。雕像处于圆形花坛中心,置于一方形底座上,寓意天圆地方,诗圣永远耸立在天地之间。雕像后过去平整土地左右留下的两个土台上,正处依中轴线建享殿,另台上建寝殿,二殿之间由小拱桥相连。享殿再后为主体诗圣墓。殿北沿东、西、北边界处连接建仿唐式500米诗圣碑廊,把先前意建杜甫故里的碑廊移此,集全国现代古代书法名家的杜诗墨宝于此陈列。二殿向大门东、西沿边界处建设少许仿唐房屋,作为文物保护人员的住宿和办公使用。园内依路划片绿化,植以松柏冬青,杂以紫荆、玉兰、腊梅、茉莉等各色花木,四季长绿,月月有花。这个规划设计很快获得了省里的批准,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誉。
在资金源源到位时,我们开始了义务植树的工作。那会儿,大家真是一种忘我的精神投入了这项事业。当时正是酷暑,正是接连的干旱天,气温特高,水源也比较远。为了确保树木的成活率,我们聘特别有植松柏经验的人现场技术指导,树随到随栽到浇足水的树坑里。前后共义务植树半个多月。不少同志都患了病。但大家谁也没有埋怨情绪。凭着对乡贤的崇敬心情,大家无私地奉献了自己一份力量。那次劳动结束后,大家都晒得又黑又瘦。有同志给我开玩笑说:你又带领我们搞了一次58年大跃进!我记得很清楚,那些天,我们每天中午都在工地吃点个人早上带来的干粮,喝点凉水。我们的行动也感动了康店村的老百姓,当地学校里组织了学生几次帮助我们给树浇水,村里还帮我们用车运水。经过我们的齐心奋斗,杜甫陵园变成了绿油油的一片树林。柏树的成活率百分之百,其它树木也成活率极高。省里专家也称赞我们的旱天植树的经验。后来,我们还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义务劳动。星期天,筹委会主任刘黑记率领全家、筹委会成员和文管所许多同志,修筑了陵园内弯弯曲曲的林中路,节约了一些施工费用。
在那些日日夜夜里,我们每个人没谁说过要一分钱的报酬,所做的工作全部是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自觉自愿干的,而且没有耽误其它本职工作。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后来我都为这种精神而感到惊讶!我也体验到了,精神有时真是用金钱也难以买到的!
杜甫陵园内的施工,我们交给了富有古建园林施工经验的省古建研究所古建队,我们也专人负责质量监督。
为了保证建筑用石材的质量,还是利用星期天,我和刘黑记等同志跑到了深山的羊角沟村,一个点一个点察看石质,商议价格。这个村是被市工商银行扶贫发展起来的山村,一听说我们义务修建杜甫陵园,村干部表示一定以最优惠的价格供给最好的石材。后来,山民们确实尽到了心力。他们按时把石材拉到了工地,还带了行李工具住到工地,发现那块石材达不到设计要求,马上就地加工制作。暑热和蚊虫的叮咬,都没有发出怨言。他们说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啊!为了这光荣的事业,那么多人都做出了贡献,自己还有什么呢?
杜甫生前是喜爱大山的,他的“会当凌绝壁一揽众山小”等诗句使我们想起,杜甫陵园还应该有大山的奇石和诗圣相伴。李传泽总工很理解我们的想法,在前园两侧设计了两块巨石小景。我和刘黑记等星期天又深入到了嵩山深处,在郭峪村的河道里寻得了几个造型奇特巨大的火山冲刷石。和村民们联系后,他们的积极性颇高,没几天,便把巨石吊装车上,绕道登封运到了杜甫陵园。现在,这两处小景显得特别有诗意。
诗圣造像是个人们关注的大事,我们万万不敢造次。经过研究,一定请全国的大家给设计。我们请画家徐小龙和北京方面的名家联系。徐小龙是知名度较高的画家,其作品多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还多次参加国外大展,是个德艺双馨的人,和国内不少知名美术家有交宜,他办事又认真,少私心杂念。当时,电话还没那么方便,全靠书信联系。徐小龙通过中国美术馆著名木刻家刘岘先生介绍,请中国美术馆雕塑室主任著名雕塑家崔开宏担当设计任务。崔是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的研究生。崔开宏先生满口答应。我们筹委会的同志商议后,同意以崔开宏为主,让他和刘开渠、刘岘三人合作,完成这件大作品。我们派徐小龙等同志前往北京和崔开宏面谈具体事宜。经过洽谈,崔开宏先生完全接受了我们的意见,他还实事求是的报了价格,我们听徐小龙汇报后,研究决定用花岗岩。我们的决定传递到崔开宏先生那儿后,他便亲自从北京跑到了我们这里。崔开宏先生也是实在人,我们一见如故。他是个事业型的知识分子,顾不得休息,就要求我们带他考察诗圣遗迹。我和徐小龙等陪他考察了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园,会见了杜甫的39代孙杜玉华和41代孙杜葆华等人。他说他找到了诗圣像设计感觉了。
崔先生回北京不久,就拿出了杜甫像的小样,并征求刘开渠、刘岘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徐小龙接到了小样后,我们召集了有层次的文化人,研究讨论了对小样的看法:一、小样忧国忧民的情绪表现不够;二,小样平视的神态应改为俯视,因为将来塑像立得较高,俯视了可以使杜甫和观众交流感情。我们的意见由徐小龙回信给了崔开宏先生,他回信说感觉意见很好,他将根据我们的意见修改后做成大样,再经刘开渠、刘岘先生过目,请我们去北京最后审定。
审定杜甫像大样,我们更为慎重,经过商量,我们决定组织文化人代表、捐资者代表去北京作最后的拍板。我们在崔开宏先生带领下,到了中央美院雕塑工作室。当崔先生拉开一尊塑像上的兰色塑料布时,和现在所雕杜甫像一样大小的大样便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都为之一动。诗圣忧国忧民的情绪从那消瘦的脸庞上真的流露出来了,我们似看到了当年的伟大诗人杜甫。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着崔先生们创作,认真地品味挑剔着这件作品的“白玉微瑕”,我们把修改意见留给了崔先生。在北京,我们拜访了鲁迅先生和毛泽东主席都十分赞赏的著名木刻家刘岘先生,我们又认真听取了他对这件作品的看法。刘岘先生说,诗圣杜甫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和世界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先生都十分重视,他们反复研究过崔开宏先生的创意,他们商定,待雕像完成时,刘开渠先生将亲笔题字“诗圣杜甫”刻于底座上。大家们对于这项事业的关爱之情,使我们都非常感动。
大样通过后,北京方面委托河北曲阳用花岗岩制作,花岗岩为北京房山县出产。
杜甫像雕刻完成后,我们已严格按照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用钢筋水泥浇筑好了杜甫像的坐基。安装雕像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崔开宏先生专从北京赶来现场指挥。刻成的像分为四截,要一一合理吻合粘结的。我们从郑州第二钢铁厂租来了大型吊车,细致的作业着。那天,有许多人围观看热闹,我们专人管理着老百姓的安全。诗圣的雕像终于神圣地矗立在了杜甫陵园中轴线上,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在雕像组装完成后,我们请一些专家最后审视。省古建研究所服饰专家孙业康提出,杜甫帽子上的个别地方和唐代的风格稍有差距。崔开宏先生又翻阅了资料,接受了孙专家的意见,爬上脚手架现场对杜甫像进行了细致地修理加工。
这尊杜甫雕像以他独特的魅力,被评为了当年中国最好的十大雕塑。其本身就成了文物。
杜甫陵园里还有一项重要建筑——诗圣碑廊。诗圣碑廊原计划建500米,但限于经济实力,我们准备先修建100米,将来有实力时再续建。所用碑坯,除少量用杜甫故里原买的外,大部分是我和刘黑记等从我市羊角沟村选定的。为保证碑刻的质量,我们的笔架山书画会的先生们花费了许多心血。对于原先征集的书法家350多幅墨宝,他们请省书法家协会的行家进行了严格的挑选,然后才认真拓写碑石上,专人工地上监督严格按质量刻凿。为了丰富内容,我们认真研究后,认为应增加古今名人的杜诗书法作品。笔架山书画会的先生四处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又进行对比论证,质量合格的才刻碑。我们又请求成都杜甫草堂支援。杜甫草堂的同仁们理解我们的心情,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又收集了一批毛泽东、陈毅、郭沫若、于右任等墨宝。大家还根据有关资料,专程到了四川射洪县,在陈子昂读书台处收集到了杜甫唯一留存于世的珍贵手迹。
在我们修建诗圣碑廊日子里,我们不会忘记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对我们的支持。我们曾经想过,诗圣碑廊的入口处应有一块指示碑,“诗圣碑廊”几个字应由国家级的大家题写,我和文管所的领导几次讨论过,原先准备让巴金先生题写,因了解到巴老身体不佳,已多年不动笔了,我们认为找启功先生写比较合适。就让办公室给启功先生冒昧地写了一封信求字。没想到,他竟然回信满口应承了下来。后来很长时间我们一直没得到消息,我们想,大概他老人家太忙把这件事给忘了吧,我们又不便继续打扰了。没想到,我们刚开始建诗圣碑廊时,收到了一封从杭州的来信。从信里我们才知,启功先生对我们求的字很认真,没构思好就一直没动笔,过了很长时间,他到杭州休养时,酝酿得胸有成竹了,才写下了“诗圣碑廊”几个字。他把这几个字视为了珍宝,叠得整整齐齐,用一只锦缎盒装着,并封了口,交给他的一个好朋友让我们专人去杭州取。我们派了文管所干部杜甫的39代孙杜玉华去杭州取回了启功先生的墨宝。当大家看到了这只锦缎盒和里边的内容时,都被感动了,我们所义务干的事业确实是一项人们拥戴而崇高的事业啊!
和向启功先生求字相似,杜甫陵园的门匾题字是我们向冯至先生求的。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学者和研究杜甫的权威人物。冯先生也爽快地寄来了他珍贵的墨宝。
我们所接触的专家,都怀着对诗圣的景慕之情,对我们义务贡献的事业都给于了极力的支持。如省文物局的领导杨涣成、常俭传、张文军、赵会军,古建所的领导张家泰、杜启明等,经常现场指导,尤其李传泽总工程师,时常到工地查看,想方设法使工程达到质高价低。
真心实意支持我们事业的社会贤达们,也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工作,如小关水泥厂厂长杜葆华、河南化工厂厂长谢贤华、郑州第二钢铁厂厂长鲍建方等,经常到工地了解困难,尽可能的给予帮助。
在杜甫陵园兴建过程中,我们和杜甫陵园所在的康北村也团结得很好,大家互相支持。康北村准备在杜甫陵园附近打一眼机井,我们跑到郑州帮助做工作,请上级给以资金支持。打井电力供应不正常,我们把社会资助的一台发电机组送给村里使用。杜甫陵园两边的老百姓责任田走路不方便,我们经过研究,将来杜甫陵园北部也要开门的,于是从我们已征的土地里,一边留出三米宽,作为道路。康北村领导也表示,将来机井打成后,保证和村里人一样对待供给杜甫陵园用水。
在各界人民群众的竭力支持下,经过筹委会全体同人和文管所全体同志的不懈奋斗,杜甫陵园第一期工程完成了,杜甫陵园终于以崭新的容颜站在了世人面前。
1990年11月15日,盛大的开园仪式在我市举行了。国家文物局、河南省、郑州市及巩义市的领导、代表150多人,首先在银河宾馆三楼大会议室举行了杜甫陵园修复情况报告会和隆重的政府奖励仪式,我们的刘黑记主任被领导披红挂花了,我们也都感到了莫大的欣慰啊。然后,在千余人的民间文艺表演队伍的行进表演中,我们到达了装扮一新的杜甫陵园,在花的海洋和人的海洋中,我们筹委会的每个成员心里,都涌动着无比甜蜜的浪涛,我们又想起了过去会议上谁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没有白活。我们想,如果诗圣有在天之灵,他也会为获得故乡人深深的爱戴而欣喜欲狂的。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