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上海市中心40余公里的松浦大桥附近,是黄浦江上游一级水源保护区,上海市七成多的“原水”供应是从这里提取的。可就在这个关系市民饮水大计的保护区内,100多艘“喝”柴油的浮吊船长年扎根于此,保护区附近水域几成黄沙、石子的“中转站”。 100多艘浮吊船如同一个个“浮动油桶”,如果不幸与过往船只相撞,后果不堪设想。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上海监测站站长陈国光告诉记者,不消除这些“浮动油桶”,黄浦江取水口等于没有“警戒线”,同时严重影响清污阻击时间。
现场调查
“浮动油桶”逼近取水口
上海的自来水原水,目前主要来自两个地方:黄浦江上游以及长江边的陈行水库。松浦大桥下游1.8公里处,便是黄浦江上游的取水口。
11月30日下午4时许,记者驱车一个多小时,才找到黄浦江上游一级水源保护区。
登上松浦大桥,就到了黄浦江上游一级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放眼望去,4艘浮吊船从近到远一字排开。这些浮吊船大小不尽相同,都在忙着转运黄沙和石子。旁边不远处,就是黄浦江的取水口。
黄浦江取水口由4根管道组成,“隐身”在黄浦江水面下约10米深处。取水口的周围竖有一圈黑色钢结构拦污网,网内还安装了围油系统。拦污网和围油系统就像一个大口罩,不但能阻拦绿萍等杂物,还能够挡住水面上可能漂浮过来的油膜、油花。松浦原水厂泵站把从黄浦江中取得的水输送到临江、杨树浦等7家自来水厂,经过浑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后,向全市供水。
记者注意到,这些浮吊船几乎都停在黄浦江江心,与岸边没有任何浮桥连通。浮吊船在转运沙石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经常有黄沙和小石子漏进江里。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松浦大桥下的第一艘浮吊船大约出现在1998年前后,这两年,江中的浮吊船越来越多。浮吊船的“船老大”一般全天的“吃喝拉撒”都在船上。
“关键是有人看到有利可图。”有居民向记者反映。这些“船老大”大多来自浙江和安徽,他们有的是“搬砖头”,从外地运沙船、运石船中购进黄沙和石子,转卖给不愿去产地采购的下家;有的则索性直接雇人从家乡挖沙、采石之后,用船运到这里后转卖。
油污隐患成“定时炸弹”
“浮动油桶”与黄浦江取水口近在咫尺,在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上海监测站站长陈国光看来,不清退这些“浮动油桶”,黄浦江取水口等于没有“警戒线”,将严重影响清污的阻击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黄浦江仍承担着繁重的航运功能,可能的漏油污染已成为威胁取水口的一颗“定时炸弹”。松浦原水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黄浦江都曾发生过船只漏油事故,严重威胁取水口水质。去年7月底,取水口附近江面上突然出现一条长约2公里、宽约2米的条状油污带。油污带离取水口最近距离只有10米。厂方当时立刻启动应急预案,才保证了取水口的安全取水。
更大的事故则是发生在前年8月5日凌晨,载重达1.2万吨的长阳号轮被撞,燃油舱破洞喷射出来的黑色油料污染了黄浦江上游水面,经过3天大规模清污,油污才被基本清除。黄浦江取水口距离当时的漏油地点尽管有17公里左右,但取水口水质也大受威胁。
“现阶段针对水体油污可采取的措施并不很多,只有依靠吸油毡、吸油棉和围油栏抓紧时间打‘阻击战’。一旦被污染后的水源进入原水管网,将直接威胁整个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尽管这几起漏油事故都不是由浮吊船所引发,但在以黄浦江取水口为中心上溯8公里、下探4公里的黄浦江及其支流水域内,集中了100多艘浮吊船,如此密集的“浮动油桶”,无疑潜伏着巨大隐患。
[整治措施]“警戒线”可望前移1公里
上海市地方海事局相关人士昨日表示,现在黄浦江上游运输比较繁忙,船来船往都要经过取水口附近,通航安全其实就是水质安全。相关的港口、环保、水务、公安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已经准备联手采取行动,力争在今年底前,清退黄浦江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取水口上、下游各一公里水域内的浮吊船,同时建立和完善浮吊船规范管理机制。
陈国光认为,此次清退松浦原水厂取水口上、下游各1公里水域内的浮吊船,是消除近距离漏油威胁取水口水质隐患的重大措施。因为取水口的“警戒线”向上下游分别前移了1公里,延长了应急清污的宝贵时间。
上海市原水公司的一位专家说,黄浦江需要发挥航道功能,但松浦原水厂取水口下游4公里、上游8公里的水域属于黄浦江一级水源保护区,对这一水域的水源保护措施都需要落到实处。(陈杰殷正明)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