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12月1日讯
到2020年,我国气象服务总体水平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构建起适应决策服务、公共服务、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届时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时空覆盖率将大幅度提高。
记者从近日在贵阳召开的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和管理工作会上获悉,到2020年,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时空覆盖率,政府和公众分别为100%、98%;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达到受影响地区前15分钟发布,同时每天为公众滚动提供未来8天天气预报,每月向公众滚动提供未来3个月气候预测,重大气象灾害灾后24小时内向政府提供综合评估报告;中央电视台气象频道24小时滚动播放气象信息;定制移动气象信息人数达2亿;气象灾害对GDP影响率,相比20世纪末的1%至3%,减少50%;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相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2000人,减少20%;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时间不超过15分钟,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气象扩散模式启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与气象相关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启动气象应急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据介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呈现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增加、灾害连锁反应、多灾并发等特点,年均受灾人口3.7亿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4亿亩,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灾害损失比上世纪80年代高出40%。自然灾害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将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支撑能力。(刘义)(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