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巧,本编辑5月去广西苗山的时候,也有着同样的经历:苗寨果园里的果子,是没有人看守的;如果你想吃,碰见山民说一声,他们会笑呵呵地给你摘,还不跟你要钱。如此看来,在广西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颇有“夜不闭户”感觉的“无人看守”,不会是个别现象了。
广西贫困人口多,果园里的累累果实,应该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但是“只有热情邀请客人吃水果的果农”,不见看守水果的窝棚,除了民风淳朴之外,应该还有别的原因。
“现在家家户户种果树,谁还会贪人家的几个果”,一句话说出了无人看守的直接原因。以前也是夜夜看守果园的,因为“村里种果树的人少,就有本村或外村的村民来偷果子或树苗。”如今,几十万亩连片的果园,让恭城人富了,平和知礼的心态也就透出来了。“仓廪实而知礼仪”,在这里,能找到最好的注脚。
和谐农村,物质富足是一个基本前提,仅靠民风淳朴,是不能持久的。因为,现在即便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也在走向开放,很少有地方能真正像陶渊明描述的武陵源那样是“世外桃源”了。所以,建设和谐的新农村,要像党中央要求的那样,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舍本逐末做表面文章。这,恐怕是恭城现象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新华每日电讯编辑:吴建路
相关文章
恭城:几十万亩果园,无一人看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