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日电《瞭望》周刊刊载文章称,中国径流总量仅次于长江,在各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珠江,已经拉响了水危机警报。在贵州、广西、云南和广东等省区珠江沿线看到,大肆排污仍屡禁不止,珠江已成天然“下水通道”,从源头到入海口,水质已呈全线恶化态势。
跨界污染日益严重。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彭晓春说,云南交给贵州的南盘江和北盘江部分界面的水质是劣五类水。贵州交给广西、广西交给广东分界河面的水质普遍是三、四类水,近几年水质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各省区内部城市之间也是如此,取水口都设在市区上游,排污口都安排在下游。珠江流域上游各省区都规划兴建工业园区,并纷纷向珠江靠拢,取水方便,排污容易。
文章说,根据云南省的发展规划,云南南部和东部主要发展工业,这个区域恰好是珠江的源头部分。广西占珠江流域约40%的面积,用水和排水几乎都在珠江流域。记者试图了解各省区在珠江排污口设置情况,但有关部门都把排污口的数量和位置视为秘密,不愿公开。
珠三角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限制,与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发展经济的渴望,使一些污染企业从珠江下游顺利转移到了上游,工业废污水沿江而下,危害更大。一些政府官员坦言,这些“三高”企业之所以转移到上游地区,主要是为了降低污染成本。
文章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发。由于政府执法不严和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等多种原因,珠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2005年12月16日,由于韶关冶炼厂违规生产,将大量含镉工业废水排入北江,导致北江发生重大镉污染事件,下游英德市停水数天。据了解,包括韶关冶炼厂在内的多家企业长期向北江排放污水,污染水源和农田,当地人都不敢吃北江水而改吃水库水或山泉水,这一状况已持续多年。
由企业排污引发的城市停水事件也不断发生。今年4月,广西钦州的一些企业趁暴雨,偷排含有大量氨氮的工业废水,导致整个钦州市停水18个小时。今年5月,广西龙州县一家糖厂偷排工业废水,致使整个县城停水6个小时。广西最近对全区入河排污口的普查结果显示,超标排放的废水占70%。
水源地污染企业云集,饮用水质下降令人担忧。北江起于韶关,是沿江清远、佛山、广州等市的饮用水源,涉及人口约千万人。记者调查发现,作为水源地的韶关地区不仅有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凡口铅锌矿、大宝山矿、曲仁煤矿等骨干工业企业,还有一批小钢铁厂、小冶炼厂沿北江而建。污水全部排入北江,形成一个污染企业带。当地百姓说:“有的小型冶炼厂把污水经石灰池沉淀后再排入北江,这就算是有良心的了。”
文章称,据珠江水利委员会调查,目前珠江担负主要供水功能的部分江河水质呈下降趋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偏低。在流域综合规划调查的79个水源地中,合格率只有69.5%。其中广东省2004年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只有67.8%。而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珠江沿岸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污染控制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也带来隐患。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