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建议依靠民间组织深入特殊人群开展宣教
本报记者廖怀凌
今天:世界艾滋病日
主题:遏制艾滋履行承诺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卫生部、美中艾滋病基金会、全球企业抗击艾滋病联合会等联合制作的“抗击艾滋病”大型国际纪录片《走得更近》中国版今晚将在中央电视台首播。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该纪录片的首发仪式上,接受羊城晚报独家专访,对最近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的重庆官员扮嫖客暗访、广州疾控人员教“小姐”戴套”、男同性恋以及男性提供性服务人群等敏感话题进行了探讨。
“我称之为‘商业性行为人群’”
本报记者:这几天来,一些城市在实施“娱乐场所100%安全套项目”的具体做法上,引起了非常激烈的争论,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疾控中心成立20余人的督导小组,假扮嫖客去考察“小姐”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广州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人员扮嫖客摸查娱乐场所,并教“小姐”劝嫖客戴套等,卫生部是否支持上述行为?
王陇德:首先我不赞成使用“小姐”、“性工作者”等称呼。前者把一个普通称呼“特殊化”容易引起误会;后者则等于承认了这一“职业”的合法性。我称之为“商业性行为人群”,这是一个客观存在、在艾滋病防控中不可忽视的群体。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对这些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至少要落实到60%,才能比较有效遏制艾滋病向普通人群的传播。但是具体的操作上,由政府官员直接对商业性行为者进行暗访、宣教不太合适。这时就要充分引导和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后者在艾滋病的一些防治领域,可以发挥政府组织发挥不到的作用。建议疾控人员对志愿者进行培训,通过志愿者去教育特殊人群。
“‘不明途径感染’其实就是‘性途径’”
本报记者:您在有关讲座中曾经提到,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2005年疫情的重要特点是,新发感染者中性传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吸毒,性传播达到49.8%,吸毒传播为48.6%,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性传播作为第一位传播途径以后,传播速度会加快。据广东省卫生厅的统计,性途径和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比例为3:7,这是不是因为广东吸毒人群太多,或者说明广东的疫情发展相对滞后于全国的发展趋势?
王陇德: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染的第一因素,以卖血、吸毒为主因的特殊时期已经过去。广东的感染途径统计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明途径感染”者,我认为,这些没有明确的吸毒史、不洁献输血史的“不明途径”大多是性途径,只是当事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如果把这些“不明途径感染”加入“性途径”,那么广东的传播规律和中国以及世界的普遍传播规律是相吻合的。
“‘鸭子人群’和‘男男性行为’非常值得注意”
本报记者:哪些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您对这些人群的真实状态了解吗?
王陇德:商业性行为人群、吸毒者、同性恋者、嫖客等都属于高危人群,其中,商业性行为人群还包括女性和男性。最近通过调查,还发现一个在艾滋病控制工作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高危人群,就是俗称的“鸭子人群”。在我国西部一个中等发达城市,省艾滋病防治协会深入到“线人”中,在20个酒吧和迪厅对86名“鸭子人群”进行了一次调查。
“鸭子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性丝毫不低于其他商业性行为人群。“鸭子人群”实际上是男性提供性服务人群,他们主要活动在酒吧、迪厅,为单身或者留守的富婆提供男性性服务。其特点表现为,隐蔽性强,综合素质低。在调查的“鸭子人群”中,基本没有固定职业,文化程度都很低,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28岁;他们一般都是晚上活动,性活动频率非常高,最多的每周14次;他们的活动特点不利于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都非常低;他们同时还存在着吸毒现象,很大一部分是静脉吸毒人群。所以,这一人群也是高危人群,给我国的艾滋病传播造成了很大的危险。
在我国艾滋病传播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群———同性恋人群,我们以往对这个人群注意不够。去年我召集了一个小型的同性恋人群志愿者座谈会,了解到同性恋人群的活动和感染情况。我国同性恋人群的特点非常值得注意。国外一些同性恋者在思维观念上就是同性恋,只有同性性关系,没有异性性关系。而在我国,文化传统、社会的观念是不同的,同性恋者往往还有自己的家庭,既有同性性关系,又有异性性关系。这给我国艾滋病传播造成了很严重的问题。因为直肠粘膜组织非常容易破损,所以,同性性行为感染的危险度比异性性行为还要大。
通过座谈,我还了解到,我国现在不单有男性同性恋的传播问题,还有更为严重的男男性行为问题。现在,一些农民工到城市找不到工作,其中一些年轻人就在僻静的地方、公共厕所、浴池提供男男性服务。其费用便宜,每天的性行为次数频繁,有多个性伴。这种状况非常危险,在我国艾滋病传播中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央防治经费2005年已增至8亿”
本报记者:国家对控制艾滋病蔓延有哪些新的措施?
王陇德: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加大了防治经费的投入。国家加强了血站和疾病控制机构的建设,提高了防治能力。中央的防治经费从2003年的3.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亿元人民币,其中7亿多元是中央支持地方的转移支付经费,地方财政也明显加大了投入。全国妇联、卫生部、国艾办将共同发起“12·1”关注孤儿万户爱心家庭公益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孤儿,共同搭建慈善公益平台,为孤儿寻找万户爱心家庭,作为政府孤儿政策的重要补充和完善,维护儿童的生存发展权。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将陆续赴河北、安徽、河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甘肃、新疆等9省(区)开展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活动。到2007年底,宣讲将覆盖全国90%的县级以上干部。 (责任编辑:黄成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