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武亚军——优秀青年——老实人——保镖——杀人犯
探析一个武林高手的人生逆变
来源:《法制周报》——e法网
本报记者 刘卓 特约记者 龚少云 钟峥嵘 文/图
“李彩玲是我杀的,然后捆绑扔进了河里……”,2006年11月24日上午,经过民警四天四夜的审讯,眼睛布满血丝的谷臣健抬起戴着铁铐的双手,胡乱揉了一下发青的脸,终于开口交代问题。自此,一起震惊湖南桑植县的百万富婆遇害案真相大白。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此案主犯谷臣健曾是荣获湖南省“大比武”第二名的优秀武警。在单位领导眼中,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妻子心中,他是一个富有爱心的称职丈夫;在朋友印象中,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老实人”,可如今,他竟成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杀人犯!与受害者无冤无仇,又称自己不缺钱,为何一个曾经优秀的青年,最终会伙同两个亲兄弟走上犯罪道路呢?11月25日,本报记者赶赴桑植,在看守所对话谷臣健,试图探究其沉沦的深层原因。
长相憨厚的 “杀人犯”
11月25日下午3时许,天空飘着雨丝,张家界桑植县看守所。
“我不晓得自己怎么就杀人了,我对不起我的家人啊!”,身穿灰色横条毛衣和黑色长裤的谷臣健一直低头叹着气,他理着平头,留着络腮胡子,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长相憨厚的人与“杀人犯”划上等号。
谷臣健更对不起的人,应该是36岁的受害者李彩玲。天资聪颖、容貌秀丽的李彩玲,遇害前在安利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勤奋、为人随和,她成为公司的骨干,属于有房有车一族。李彩玲待人也非常真诚,有一次她认识了一名残疾妇女,对方因身体原因遭人歧视,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里经济拮据,对生活感到绝望,她便主动帮其找工作,让对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对于为何劫杀李彩玲,是图财或是私人恩怨,谷臣健都一一否认,他一再强调自己不认识受害者,也不缺钱花。“叫花子问我要钱,我从来都会给。”谷如此回答记者的提问,同时也试图证明自己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我压力很大,现在一想到这个就头痛。” 记者追问到底是何压力,谷臣健只是不停地摇头,流露出一种悔恨之意,却不愿作答。
脾气倔强的“武痴”
“我们现在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谷臣健伏法!”由于谷臣健是直接行凶者,在李彩玲的家人眼中,谷臣健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然而,在谷的家人眼中,儿时的他却是个天性善良的老实人。
33岁的谷臣健出生于张家界桑植县,父亲是县电力公司的职工,母亲无业,排行老三的谷臣健也在县电力公司上班,其上面还有做保险业务、年收入四五万元的大哥谷连军和在电力公司开车的二哥谷臣保,谷家的经济条件在当地算是相当不错的。
儿时的谷臣健比较贪玩,但非常懂事,放学回家后经常帮父母洗衣、做饭,受到父母的表扬。由于当地有尚武的风气,脾气倔强的谷臣健从小就喜欢练习拳脚。初中毕业后,他觉得在家呆着没意思,一再向家人提出外出“学功夫”的想法,大哥只好将他送到娄底新化县一武馆习武。
优秀青年的人生逆变
21岁时,谷臣健顺利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服役地点在长沙。刚进部队的谷臣健非常能吃苦,因常年练就的一身过硬拳脚,他曾在全省的“大比武”中获得过第二名的好成绩,受到部队领导的嘉奖和赞扬。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他很快就入党了,对于当时的新兵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耀。
23岁从武警部队退役后,谷臣健认为在省会城市发展潜力大,便没有立即返家,而是凭借自己的一身功夫,在长沙开始了为大老板当保镖的生涯。一名知情人透露,当时谷还在一些娱乐场所甚至赌场当“保安”,由于经常出入这类“不干净”的地方,谷开始沾染一些不良的习气。“他吃喝嫖赌样样都搞,已经不是我们曾经认识的三弟了。”大哥谷连军(已被批捕)回忆道。据谷连军称,弟弟后来与一名女子在长沙开起了茶楼,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至于两人是何种关系,他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人关系非比寻常。
一个曾经优秀的青年,为何会堕落成一个杀人凶手?是交友不慎,让他沾染了不良习气?是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使他心理发生了扭曲?还是他的暴躁脾气,使他痛下杀手?
随着本报记者调查的深入,这起绑架杀人案背后的动机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逆变人生
优秀青年沦为杀人凶手
由一个优秀的青年,沦为一个杀人凶手,谷臣健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交友不慎人变坏
“朋友们来长沙只要有难,我都会设法帮忙的。” 谷臣健告诉记者,在长沙打拼期间,自认讲义气的他结识了许多“非常”人物。
但是,随着茶楼生意越来越好,和朋友越交越滥,谷臣健渐渐变了。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赌起博来,一夜的输赢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后来,看到儿子在外“乱来”,谷臣健的父亲便让他回到桑植县电力公司上班。但因公司效益不佳,谷臣健上班不到数月,便只能花一万多元买个“停薪留职”,此后便一直在外无所事事。
据谷臣健后来交代,他手中的两把手枪是湘西一老乡留下的,假警官证和手铐等物品,则是一位贵州朋友给的。
“也许正是这些人影响了谷臣健。”一名知情人分析道。
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桑植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教导员徐家权认为,谷臣健原本是个好青年,但由于过多接触社会不良习气,加上自身脾气暴躁和讲所谓的江湖义气,使他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湖南心理教育辅导中心教授黄振芳也认为,人的性格转变与外部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谷臣健从部队出来后,所生活的环境和接触的人,让其沾染了不良习气,性格发生了质变。
心理扭曲搞绑架
黄振芳认为,谷臣健在大城市过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突然返回贫穷落后的家乡,无形之间必然产生一种失落感。而刚到县电力公司上班不久,他又被停薪留职了,必然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造成严重打击和压力。想到有些人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自己却如此窝囊,谷臣健心理失衡了。
至于谷臣健为什么会对富婆下手,徐家权认为,这是因为谷是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他总觉得,这些富婆是靠不正当手段弄到的钱。于是,一身绿林匪气的谷臣健,便采取了绑架的极端手段。
“他这种人好吃懒做,就想贪图安逸,绝对是图财。”一名办案民警说,谷臣健由于没有了经济来源,以前又大手大脚惯了,没钱的日子过不下去,所以决定铤而走险。于是,他和两个哥哥一起,制造了这起绑架案。
杀人灭口以自保
“刚开始也许他并不想杀人,可能只是想搞点钱。”对于谷臣健的绑架动机,桑植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朱声保如此分析。
据朱声保介绍,在李彩玲交出自己银行卡的密码后,谷臣健要李给家人和公司打去了“放心”电话。“你是不是被绑架了……”当接到李的电话,其老父亲问道,“我很好,没有被绑架。”李回答道。令李未曾想到的是,自己的这句话却成了谷臣健杀她的“理由”。
“她故意把‘绑架’两个字说得很重,好像是想提醒别人一样。”谷臣健后来交代说,他当时认为李彩玲是故意加重语调,向家人透露自己的“处境”。
朱声保认为,做贼后的心虚和被女人耍弄的愤怒,在谷臣健心里同时爆发,这种痛与恐惧不断地刺激着谷的每一根神经,他的内心开始为杀或放挣扎起来。
“他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怎么能容忍一个女人当面耍弄他。”对于谷臣健动了杀念,一位办案民警这样分析。另外,谷臣健还心存侥幸,试图杀人灭口,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重案还原
三兄弟绑架劫杀富婆
2006年11月7日中午,桑植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八斗溪水库里发现一具尸体,上身套有一麻袋……”经警方初步尸体检验,死者系窒息死亡后被人沉尸河中,死亡时间大约在一个星期前。
桑植县公安局民警很快破获了此案,抓获了参与此案的共有5个人,其中谷连军、谷臣保、谷臣健是亲兄弟,另外一人叫王祥波,还有一个帮忙转账、取款的叫邹红波。
经过审讯,几名犯罪嫌疑人最终交代了绑架、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
“他们提出,要从那些钱来得不干净的人手里弄些钱!”办案民警彭彬回忆道。
2006年9月份,谷臣健在和谷连军闲谈中提出,绑架一个富婆或者官员弄点钱花花,最好是找有车、有存款,但是不敢见光的人,谷臣保也认同这个提议。三兄弟便商议由谷连军提供对象,谷臣健和谷臣保负责实施。谷连军认为李彩玲比较符合,因为李彩玲有车又有钱,光经他手中的投保额就高达30多万元。
10月29日晚上9时30分左右,谷连军给李彩玲打电话,约其出来喝茶,并说要给她介绍客户,李彩玲信以为真,便如约前来。在一个拐弯处,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谷臣保开车将李彩玲的车逼停,谷臣健则手持假警官证,冒充民警坐上了李彩玲的车。上车后,谷臣保手持电警棍将李彩玲逼到了后座位上,并给李带上了手铐,谷连军随即下了车。
谷臣保和谷臣健驾驶李彩玲的车连夜开回桑植。当晚,两人将李彩玲藏在谷臣保家的杂屋间内,并对其进行了搜身,搜出了李彩玲的银行卡。随后,两人逼问出了李彩玲的银行卡密码。
10月30日,谷臣健在谷臣保和王祥波的帮助下,将李彩玲残忍杀害,并在桑植县城郊八斗溪河坝,将李彩玲的尸体抛到了河里。随后,三人驾驶李的车连夜逃往长沙。31日下午2时多钟,谷臣健等人到了长沙,早已联系好的朋友接待了他们一行。第二天,谷臣健叫朋友将李彩玲银行卡上的9.8万元存款转入其银行卡中,再将存款全部提出。
受害者其人
家财百万对人随和
现年36岁的李彩玲,家住张家界市永定区崇文办事处凤湾居委会。李彩玲小时,因有五个兄弟姐妹,仅靠父母耕种几亩薄田,全家的生活过得非常拮据。未读完小学的李彩玲便辍学回家,帮助父母打理家务。
10年前,李彩玲远赴海南打工。2002年,李彩玲回到张家界,据称带回了一笔巨额资金。随后,她在市区修建了一栋四层楼房,价值达百万元。另外,她还为家人、孩子以及自己购买了近四十万元的保险,并购买了一台高档小车。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地人称其为“李百万”。
据知情人介绍,虽然李彩玲非常富有,但为人很随和、热情,对待亲友非常慷慨,是整个李家的经济支柱和精神后盾。李的大姐家境非常差,她便收养了姐姐的孩子,如今李要供养四个孩子。
李彩玲待人非常真诚,乐于助人。有一次,她见到一名妇女因身体残疾遭人歧视,找不到工作而欲自杀。李便主动给其找工作,点燃了对方重生的勇气。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稿件注明“本报”的所有作品(即自采新闻,含图片、视频等),版权均属于法制周报,未经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法制周报社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法制周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报注明“来源:XXX(非法制周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报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法制周报采编部
电话:0731-4802117 联系人:陈小姐 (责任编辑: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