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殷磊通讯员帅红)“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漠。”昨日上午,中科院院士、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席李崇银教授,应邀来到市气象局做学术报告,报告的主题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在报告的开头,他就引用了这样一句非常具有震撼力的话作为开场白。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李崇银说,人类必须着手改善自身活动,才有可能从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走出来。首先必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其次,进行有序的人类活动,这种“有序”体现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科学利用土地和能源,重视和适应自然规律;还要加强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科学信息和依据。
报告会后,记者与李崇银面对面进行了交流。他认为,作为海洋城市,海洋资源是厦门的优势资源,但这也意味着厦门肩上的担子更重——不仅要像内地城市一样保持大气和土壤的清洁,还要努力防止海洋遭受污染。
记者:今年厦门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感受非常明显,不仅受到早台风、超强台风的影响,降雨量也创了历史纪录,那么是不是在全球增暖这个大趋势下,今后气象灾害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猛烈呢?
李崇银:这样的担心其实并不必要。我们说全球增暖是一个总的趋势,但并不是说今年有早台风、超强台风,明年台风就会来得更早、更强,厦门今后遇到的台风、暴雨灾害会一年比一年厉害,并不是这样。事实上,即便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自身规律起作用也会使全球气候出现阶段性的变化,只是人类必须认识到这个趋势,努力去抑制它造成的负面影响。
记者:作为海洋城市,厦门在城市发展中,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当注意些什么?
李崇银:厦门有着内陆城市无法比拟的气候优势,海洋能够很好地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是比起内地城市来,厦门也有更多的责任要承担,不仅要保持大气和土壤的清洁,还要努力防止海洋遭受污染。我来厦门才两三天,但是已经感觉到厦门的环境非常优美,希望能保持下去。
地方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导向等方面应当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据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平均升高可达50厘米,部分地区海平面可能升高100厘米。这个变化可能不是特别明显,但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厦门在建设发展中应当考虑到这个变化,特别是在低洼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