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老师们尝一尝我们做的驴打滚!”在昨天举行的本市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现场研讨会上,东铁营一小几名一年级小学生端着热腾腾的粽子、驴打滚等传统食品兴奋地说。市教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汉字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等一大批民族传统文化项目,被引入本市众多中小学校本课程中。
“我们在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三多三少’现象尤为严重。即家长对孩子学习投资多,传统文化教育投资少;学生追求新潮文化多,了解传统文化经典少;学生业余生活玩现代玩具多,进行传统运动项目少。”东铁营一小校长徐绯告诉记者:“调查中,五六年级的学生提起那些洋节日说得头头是道,而传统节日中除了‘春节’就知之甚少了。看得动画片都是《多啦A梦》、《侦探柯南》,像‘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传统文化故事,有的孩子根本没听说过。”
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本市中小学围绕传承传统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有的学校开设了空竹、珍珠球、跳竹竿、蹴鞠等传统运动项目;有的学校开设了传统饮食文化课,教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同时学做中华美食;有的学校教学生了解民俗民风、名人轶事、学习经典诗文等。
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了对祖国文化的感悟。一名学生告诉记者:“我很喜欢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课程。记得上重阳节教学课那天,我们全体同学倡议和家长一起利用休息时间看望家里的老人。那天,我第一次给奶奶洗了脚,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重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