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永铸 兖州报道
一块已完成详细勘探的大煤田,日前被山东兖州市全面封存。这块煤田探明储量2亿多吨,可开采近百年。
挖,还是不挖,此前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始终在当地激烈交锋,最终,兖州市的决策层选择了后者。 “把资源留给下一代,这也是政绩观,”济宁市副市长、兖州市委书记韩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有些政绩观不一定体现在当年,也不一定体现在这一届。”
在目前的中国,“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可能是最流行的标语之一,尤其在那些具备丰富资源,经济又相对落后的地区。
当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强烈地拉动了能源消费,煤炭不仅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价格也处于历史高位,兖州市为何坐视这块“到嘴的肥肉”而不动心呢?
发现小孟煤田
地处济宁兖州的小孟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方小镇,不过这里的人们一直相信,他们的脚下也踩着一层厚厚的煤炭,就像周边的那些城镇一样——那里到处是煤矿,到处是矿工。
从去年开始并于不久前完成的勘探表明,这块方圆120平方公里的煤田探明储量为2亿多吨,而且矿品非常好,埋深不到500米,按年产量200万吨计算,可开采近百年。
兖州是山东省典型的“资源县”,是全国八大煤田之一,煤炭探明储量达200多亿吨,拥有全国最现代化的矿井,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煤炭类上市公司——兖州煤业,它虽然坐落在相邻的邹城市,却以兖州命名。
勘探完成以后,台塑集团等多家企业争先前来洽谈合作开采事宜,而且都开出了很高的价码。
“挖出来就是金子,埋在地下就是废物,而且我们去当矿工也能赚到钱,”一位在村口修理自行车的农民说。这种说法可能代表主流的声音。
经初步测算,小孟煤矿开起来以后,每年将增加8亿元的销售收入和5000万元的地方税收,这对一个县级市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诱人的数字。而且,一直以来煤炭就给兖州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目前,兖州辖区内共有兴隆庄、杨村等六个煤矿,第七个煤矿会不会开起来?反对的声音认为,兖州的“煤炭依赖症”到了根治的时候了,兖州的发展不能再拼资源,以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全面封存
举棋不定之际,济宁市副市长、兖州市委书记韩军悄悄地来到小孟镇,听听当地人的想法。一位农民的话给他触动很大:“不能再制造塌陷地了,给子孙们留下点吧。”
在当天的市委常委会议上,兖州的领导班子们最终达成了共识,决定叫停小孟煤田,将之全面封存起来。
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即期政绩一直是对官员考核的硬指标,当地政府这样做,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据韩军透露,这个思想认识有一个很长的统一过程,逐渐才形成了两个共识:把煤存起来,留给下一代也很好;挖煤不一定卖煤,随着科技的发展,煤可以创造更好的效益。
“挖煤这个钱来的快,半年挖出煤来几千万到手了,我认为这不是一种创业精神,而是坐享其成、等着靠着吃资源,”韩军对记者说,“污染了,塌陷了,以人民群众没法生活为代价,这不是科学发展观。”
小孟镇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他并不否认煤矿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但任何煤矿的开采都不可避免地带来塌陷,同时,煤矿会带来移民及粉尘、有毒气体等各种污染。
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也开始增大。据今年4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上传出的消息,全社会煤炭库存达到了1.3亿吨。中煤协第一副会长濮洪九介绍,由于受需求惯性和利益驱动,2001年至2005年全国煤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489亿元,超过了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投资总和。
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内著名煤炭战略管理专家牛克洪认为,目前我国煤炭的产能实际上已经过剩。现在将煤田封存起来,晚几十年再挖,不仅仅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就像日本人现在把煤炭沉入海里保存一样,等到煤炭的综合利用工艺与技术更成熟时再开采,煤炭资源的附加值会更高。”
牛克洪认为兖州封存小孟煤田具有标本性的意义,对那些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它提示我们的地方政府,要真正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进行决策,不能为了即期效益而把所有的资源一下子挖出来。”
实际上,山东已经准备建立全省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以合理开发利用日渐稀缺的煤炭资源。据《“十一五”及2015年山东省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山东煤炭资源开发的“层次性”非常明显——黄河北煤田成为全省煤炭储备后备资源,将实行战略性保护,不再设置由社会投资的探矿权;兖州、济宁、枣庄矿区等现有生产矿井,突出“稳定产量”,要以提高安全保障程度为重点,严格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巨野矿区则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确保“十一五”末期形成生产能力。
“从前年开始,山东便不再‘深挖’煤了,从政策上不再强调煤炭的产量,而是在现有煤矿的基础上适度开发,原则上不再动用新的储量,”山东省社科院生态专家马传栋说。
兖州封存小孟煤田的举动其实是立足于兖州的全面转型。为彻底摆脱对煤炭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几年来兖州坚持“工业立市、民营强市、开放兴市”,倾力发展替代产业,形成了橡胶轮胎、造纸包装等一批现代工业集群,先后吸引了6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投资。
2004年以来,兖州在全国百强县上移了13个位次,名列第48位,在全省进入全国百强的22个县市中排第9位,在济宁市列第一位。这样的排名前移,却不是依赖煤炭。如今,煤炭产业在兖州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由过去的60%下降到不足20%,民营工业经济却占到8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