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2月2日电(记者凌军辉)苏童小说创作研讨会2日上午在南京举行,苏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家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为了生存丢失对生活、对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虽然《妻妾成群》《妇女生活》《红粉》《米》等作品相继被搬上银幕,使苏童在更多、更宽的层面被读者和观众接受,但苏童对一部分作家“商业化写作”的方式持否定态度。
“商业化写作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分支,但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因为多数读者都有自己对文学的评判标准。”苏童说,“我不会去写剧本,也不会为了商业需要而改变自己的写作方式。”他认为,商业化写作不仅会“把一个作家的手写坏”,而且会影响到作家创作的私密性——写作最有魅力的地方。
对于作家的生存现状,苏童认为如果仅仅是为了生存,大可不必走写作这条路。他告诉记者,一个高产的作家1年可以写10篇短篇小说,但所得稿酬不过8000元左右,还不如一个高级白领一个月的工资。“写作离不开生存,但不能仅仅为了生存。”
他告诉记者,他走上写作道路完全是靠对文学的热情和喜爱,是出于对作家这个职业的纯粹向往。“那时我连什么是版税都不知道。”
在谈到文学的“边缘化”问题时,苏童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学黄金期具有特殊性,不仅和转型期社会的特征有关,而且和人们的阅读方式有关,那时“阅读是人们最方便和最快捷的娱乐休闲方式”。
他表示,在当今社会,在电视、网络等消费娱乐方式的冲击下,文学被逐渐边缘化似乎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现象。此外,随着现代人阅读的功利性增强,一些商战小说、益智小说开始流行,但这和“纯粹的文学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苏童同时表示,不管社会如何物质化,人们仍然离不开文学这种精神食粮。“好的小说仍然能够畅销,只要作家认认真真写出经典、优秀的作品,市场还是会认可的。”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