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春乾陈新
昨天,尽管是寒风劲吹,坐落在长安区少陵原畔的杨虎城将军陵园内外却是车辆成行,人群涌动。借着西安事变研究会、杨虎城暨十七路军军史研究委员会和长安区工商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及公祭杨虎城将军的活动仪式,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了将军的陵墓。
将军的陵园紧处公路边,门额上是1957年时任陕西省省长赵寿山题写的“杨虎城将军陵园”。陵园依原而建,逐级而上,进入陵园,满目苍翠,坡上草丛中,左右各镶嵌着“千古功臣,民族英雄”水泥浇铸的八个楷书大字。其中“千古功臣”是周恩来总理为将军的题词,是对这位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的高度评价。
拾级而上,第一个梯口上的方亭名曰吊唁亭,内树的石碑上刻写着叶剑英元帅题写的“杨虎城烈士陵园”七个金色大字。碑背刻写着中共中央1949年12月16日致将军家属的唁电全文。
吊唁亭左右两边的陈列室中,陈列着将军的全身遗像、诗文以及大量生平照片和当时人们向烈士敬献的挽联。从辛亥革命时期起,杨虎城将军就投身中国革命,反袁称帝,奋起护国,北伐守城,百战不死。抗战前夕,大敌当前,将军不愿内战,与张学良发动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西安事变,“双十二义旗高举,推动抗战,功在国家民族;十二年囹圄生活,坚贞不屈,伟大气节可风。”中央西北局当年的挽联,道出了千古功臣杨虎城的丰功伟绩。
再向上一个梯台,通道右边安放的是将军的秘书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合葬墓及“小萝卜头儿”宋振中的英灵,左边是将军的副官阎继明、张醒民烈士墓。
由此再上一个梯台,就到了杨虎城将军的陵墓,祭奠的人们站在将军的墓前,追思着将军爱国家爱民族的伟大精神。70年前参加了西安事变的老战士范明将军、宁必成将军不顾耄耋高龄来了;省政协副主席朱振义在百忙之中拨冗而至;周雅光、牟玲生、刘力贞等老同志顶着严寒来了;将军的女儿杨拯美、侄子杨拯湘、长孙杨协天南海北赶来了;孙蔚如将军的长子孙存汉带着儿子来了;十七路军的老战士及其亲属、长安区党政领导、企业家和各界群众也来了……人们站在将军墓前,为伟大的先烈献上花篮,寄托自己的追思,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抒发对将军的崇敬之情。
终南巍峨屹立,渭水长流不息,杨虎城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高山同在,与江河常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