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格局战略性调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2006年进入第六个年头。国家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继续给予财力倾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六年来这一战略初见成效,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和良好发展环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金祥这样评价。他同时指出,西部地区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
约1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1220多亿元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310多亿元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资……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这一切都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15%、20.52%和19.12%,西部地区增速虽略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增幅回落,西部地区有所提高,西部与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速差距继续缩小。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益也不断提高。前三季度,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75%、37%和36.83%,西部地区工业经济效益的增幅明显高于东部。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今年取得新进展。经过五年建设,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列车奔驰在世界屋脊上,几代人的梦想化为现实。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于青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0月27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156米蓄水目标比初步设计提前一年宣告实现,三峡工程由围堰挡水发电期正式转入水库初期运行期,其防洪、发电、通航三大功能开始全面发挥。
经过六年来的夯实基础,“加快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面临的突出任务,西部大开发鼓点渐密。根据新制定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重点地区优先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被放在相当突出的位置上。
“西部地区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争取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金祥说。
综合考虑西部地区资源特点、产业基础、支撑条件,国家将力争经过“十一五”及更长一段时期的努力,使西部地区能源及化工、重要矿产开发及加工、特色农牧业及加工、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旅游与文化产业六类特色优势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对西部地区有可能加快发展的重点区域,国家将采取不同的方式推进加快发展。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环北部湾经济区等西部有实力的地区被确定为率先发展的重点。此外,中心城市及城市圈、重要资源富集地区、重点边境口岸城镇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
基于西部地区在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国家将处理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形成。“十一五”规划纲要划定的我国22个限制开发地区,西部占17个,包括三江源、四川若尔盖湿地、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在内的西部这些地区将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
西部大开发将坚持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积极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环境安全体系,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等。对限制开发区域,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段应碧说:“从西部省份调研回来,我感觉西部地区依然是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困难的地区,西部大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